再談「示播列」和「西播列」(四)


2922 期(2020 年 8 月 23 日)
◎ 譯經隨筆 ◎ 洪放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這幾期筆者談論的都是有關士師記裏的「示播列」和「西播列」兩詞發音問題,帶出了‘sh’音和‘s’音這個議題。筆者又從新舊約聖經兩個原文語言(希伯來文和希臘文)有語音差異說起,引申到中文的標準漢語和華南方言之間的語音差異。「示播列」和「西播列」所牽涉的讀音法,是‘sh’音和‘s’音的對比,假如用語音學的術語表達,就是「清齒齦擦音」(“s”)和「清顎齦擦音」(“sh”)的對比。不過很多讀者對這些術詞都覺得陌生或深奧,本文還是單純用英文字母‘sh’音和‘s’音來表達。

  讀者如果用粵語發音「示播列」和「西播列」,不能正確領略兩者的差異,以為只是元音「易」和「藝」之差,其實差別在於開首輔音‘sh’音和‘s’音,若根據漢語拼音方案標示,「示」和「西」分別是‘shi’和‘xi’,後者‘xi’是因為百年前和合本譯者音譯採用了「西」字,如果採用任何「斯、絲、司、思」一字,則漢語拼音是‘si’。

  為何筆者強調所謂標準的漢語的‘shi’音呢?因為除了說粵語的華人,還有說閩、吳(例如上海話)和客家等方言的華人,他們方言語音系統裏根本沒有‘shi’音,所以說漢語(即普通話或國語或華語)時,都傾向把‘shi’音字讀成‘si’音。例如「四十」的漢語拼音應是‘si-shi’(如要標明「平、上、去、入」的四聲,則是‘sì-shí’),但華南地區說方言的人通常只會說成‘si-si’,幸好有入聲和上聲區別兩數目字,不然就真的分不出是「四十」或者「十四」了。

  正如筆者在前兩期提及,標準漢語和希伯來語一樣,詞彙裏特別多‘sh’音字,相比之下,‘s’音字少得多了。就拿《現代漢語詞典》為例,那裏收有‘shi’音字(包含「平、上、去、入」四聲)的多達九十五個,而‘si’音字只有五十二個,數量大概是前者的一半。再者,那九十五個‘shi’音字很多都是使用頻率極高、常用常見字;相比之下,‘si’音字許多都是僻字、少用字。前者例如「是、時、十、食、使、師、實、世、式、詩、識、失、士、試、室、適、示、視、始、氏、逝、釋、市、勢、石、施、駛、拾、溼、嗜、飾、誓、蝕、屎、屍⋯⋯」等等。至於比較常見常用的‘si’音字則只有寥寥的「四、司、思、絲、私、斯、死、似、寺、肆」這幾個!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教學抗逆】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福傳中華踏腳石】

【譯經隨筆】

【閱讀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