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根大師與我(三)—快樂工作間


2825 期(2018 年 10 月 14 日)
◎ 平視人生 ◎ 李灝麟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香港許多食肆和商店都是全年無休,看在外國人眼裏,我城充滿活力,贏得「不夜城」的美譽。 

  但在丹麥,商舖一般五時打烊,逢週一休假。當我踏足此地,甚至遇上了旅遊書沒有告訴我的事──一些推介食店和特色小舖竟在旅遊旺季放暑假!

  這是另一種生活節奏,建基在另一套的生活法則之上。 

  愈多讀一點資料,愈覺不可思議。丹麥的寫字樓大多朝八晚四,言下之意,他們的四時等於我們的七時,即是交通最繁忙的時段。當地人心照不宣,會議不會不識趣地在午後三點舉行,免得延誤了下班時間。假如你育養年幼子女,更可肆無忌憚三時收工,開開心心去接放學。星期五的情況更為瘋狂,下午兩時半的辦公室可謂人跡罕至。原來,丹麥的標準工時定為每週三十七小時,不過按年前官方的統計數字顯示,打工仔實際上更加悠閒,每週只須工作三十四小時。再激進一點,有公司甚至推行每天工作六小時,務求達到週時僅得三十個鐘的新境界。太敷衍吧?不。有國際組織將全球的經濟體系排名,香港排第二,但丹麥也不遑多讓排第六。

  我們先要了解俗稱「洋特法則」(Jante's law)的北歐式工作倫理。這個詞的靈感源自一九三零年代一本小說,由一位丹麥裔挪威作家撰寫,列出了虛構的Jante村人必須遵守的村規。簡單而言,這些法則可以總結成一句話:「你不能太突出,不要以為自己很特別。」但有一則特別值得一提,就是「要對『假性出席』(presenteeism)零容忍」,即別要在公司鬥遲走。據說,「洋特法則」的作者並非憑空杜撰,反是就地取材,試圖捕捉北歐人的行事作風。小說面世後,此法則深受大眾認同,迄今依然深入各人骨髓,成為融入當地辦公室文化的不二法門。 

  其次要認識一個新詞「arbejdsglaede」。這個丹麥文由「工作」(arbejds)和「快樂」(glaede)兩字組成,解作「工作間的快樂」。這個詞彙北歐獨有,反映當地人對工作的期盼。最新一份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發表的「美好生活指數」調查,似乎印證了這份心情。當被問及何為人生要緊的事,丹麥人在十一個選項中權衡,結果「工作」只排第七,落後於「生活質量」、「健康」、「教育」、「工作生活平衡」、「自然環境」及「安全度」,只比「住房條件」、「社區環境」、「家庭收入」及「公民參與」為高。在另一個「全球勞動人口快樂指數」,丹麥在五十七個國家中高踞榜首(香港排四十八)。該調查機構表示,關鍵在於丹麥人找到了工作與生活間的平衡。

  今夏,當我在黃昏時走到哥本哈根各處的公園,屢見一個個爸爸在公園陪伴小朋友在嬉戲。這一幕,讓我彷彿瞥見天國的小孩在跳舞。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四環九約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畫出深情】

【誰明宣子心】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