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訂牧養策略
 支援SEN家庭


2825 期(2018 年 10 月 14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隨着有特殊教育需要(SEN)兒童愈來愈多,他們普遍都有情緒及行為失控等問題,如對他們缺乏認識,或會為教會帶來牧養困難。本報今期將從不同角度,探討SEN家庭的困難和需要,並建議教會如何針對其需要給予支援。

  伯特利神學院教牧輔導教授、伯特利輔導中心總監吳靜華教授留意到,隨着社會近年對SEN兒童的認知增加,令人醒覺他們的存在,加上主日學課堂環境所限,令過度活躍症兒童看似擾亂課堂秩序,教會面對這些情況時卻束手無策。因此,伯特利神學院今年特別增設「特殊教育需要」基礎輔導訓練,以輔導學為基礎,以聖經及家庭治療理論作整合,訓練照顧者利用技巧處理其情緒和行為問題。p>

  針對需要 運用技巧教導

  「導師可能只認為小朋友叛逆,卻未能察覺他們是SEN。」她坦言,主日學導師大多正職不是教師,只是本着愛心服侍,因此對SEN兒童的特徵缺乏深厚認知;加上人手不足,帶來牧養困難,常常令他們感到無助、疲倦和吃力。

  吳靜華教授指出,較常見及易於察覺的SEN兒童主要是「注意力不足/過度活躍症(ADHD)」以及「高功能自閉症(HFA)」,「試過在主日學的自由時間中,高功能自閉症小朋友不知道該做甚麼,於是拿起顏色筆畫導師的裙子。」她認為,導師如能掌握SEN兒童不同的特性,便能針對性進行幫助,例如給予更清晰的指令,增加他們的安全感。此外,高功能自閉症兒童一般自我形象較低,不喜歡被直接讚賞,但他們的耳朵特別靈敏,因此可以透過與另一位導師交談時刻意讚揚所有小朋友,並明言包括他在內,又或透過放代幣入樽的「叮」一聲作為獎賞。

  「有時我會覺得主日學不需要追趕課程進度,反而讓小朋友從課堂中學習包容和愛,比聽聖經故事更重要。」吳教授認為,有SEN兒童的主日學挑戰雖然更大,但亦可讓其他小朋友真實地學習實踐聖經的教導。她分享自己曾以十二門徒各有不同性格為例,教導小朋友像他們一樣各有特點,沒有誰比誰好,但主耶穌仍包容每一位,當有SEN兒童搗亂秩序時,便可提醒他們實踐包容。

  建立關係 與照顧者同行

  「主日學只針對兒童,卻忽略兒童背後照顧者每天面對的壓力。」她不諱言,照顧者有時會感內疚,甚至責怪自己誕下有問題的小孩,更多父母會感羞恥和自責,歸咎於自己管教不善,以致小朋友出現衝動失控的情緒。她建議,主日學導師一方面可嘗試紓緩父母的壓力和情緒,一方面可多匯報小朋友進步的事情,但切勿向家長投訴小朋友的情況,以免加重他們的壓力。她補充,若教會有資源可安排傳道同工跟進關懷,如有需要則可轉介到相關機構尋求協助。

  「陪伴SEN兒童成長就像聖經所講溪水旁的樹,照顧者就是溪水滋潤他們,但需要很多年歲月,才見到成長。」她強調,照顧者的身心靈尤其重要,作為器皿要時常檢視和重整生命有否夠空間去盛載他們。她鼓勵教會、家長和SEN兒童三方可緊密聯繫,例如主日學導師每半年與家長溝通,了解其困難同需要,亦可商討如何在家中和學校尋找對策幫助小朋友。惟她坦言,部分家長不願接受自己孩子有特殊教育需要,導師不應急於處理,反應理解家長自身的壓力,欣賞他們的努力,逐步建立關係和信任,以耐性同行。

  吳教授最後建議教會可以舉辦SEN認知講座,讓家長和導師更深入認識他們,資源許可下,亦可參照坊間開辦SEN家長小組,讓有需要的信徒和親友彼此支持同行,「如果教會能夠做到,我相信家長更加感受到那份愛,不是口講支持,而是實踐在家長上,有了這份愛和支持能使他們走得輕省一些。」

  緊密聯繫 紓解家長壓力

  正如吳教授所言,教會、家長和SEN兒童三方應緊密聯繫,才能真正鼓勵相關家庭,擁有基督教宗派背景的學校正好擔任三者之間的橋梁,在認知行為及屬靈層面上幫助他們。p>

  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屯門特殊幼兒中心主任楊王瑞華稱,部分SEN兒童有語言障礙、情緒管理、偏執、體能障礙和學習障礙等問題,除了在中心接受言語、物理和職業治療外,中心同樣需要進行家長工作。她解釋,社會主流文化難免會標籤SEN兒童,反映一般人未能了解其困難和接納他們,家長也需要時間去認識和接納子女的障礙,他們對子女的未來感到擔憂,恐怕自己年老後無法照顧他們。

  因此,中心設有家長小組,以分享會形式讓家長學習情緒管理、管教子女方法等主題,同時又讓他們在分享過程中表達情感,紓緩平日照顧孩子的壓力。她補充,她會在小組中鼓勵家長們互相讚賞,逐步建立家長的自信心,讓他們知道自己也有能力教導孩子,同時在小組中學習互相聆聽和支持。此外,不少家長初階段會害怕被人知道孩子有特殊教育需要,為鼓勵他們勇敢走出社區,中心每年參與基督教文化節的親子表演,讓家長和小朋友一同在台上演出。她續稱,表演過程中不但家長突破了心理枷鎖,孩子也會被父母勇敢的精神影響,以他們為榜樣。

  投入教會 參與共融崇拜

  雖然SEN兒童看似難以遵守常規,但只要管教得宜,同樣能像其他小孩一樣參與崇拜和主日學。她分享,該校自二零一三年起,邀請家長及子女參與中華基督教會屯門堂舉辦的共融崇拜,兒童會在崇拜中參與唱詩環節,並與家長一起聽道;崇拜完畢後,兒童在中心職員和教會義工陪同下參與主日學,家長則分組團契相交。她分享,推行共融崇拜是為了讓家長明白,小朋友需要充滿愛的環境,教會正是一個充滿愛,又能令他們學習與人相處的地方,現時更有已畢業的兒童家長回來,作為同路人協助推動事工。

  她重申,由於SEN孩子需要較多時間適應新體驗,崇拜期間需要中心職員在旁支援,同時職員亦會指導教會義工照顧他們的技巧,「義工接觸他們(SEN兒童)後,學懂關愛和接納他們⋯⋯所以共融崇拜不只為了小朋友,更讓義工和同工們有所領受。」她坦言,最初推行共融崇拜時,SEN小朋友有時會喊叫或做出其他騷擾行為,提示教牧應有心理準備和給予諒解,重要是具備同理心去理解家長們的實際處境,才能建立關係。

  她指出,一些SEN小朋友有語言障礙或特殊行為,如教會欠缺相關支援,家長帶子女返教會必然面對一定的困難,或較難投入教會生活,因此教會可思考如何針對他們的需要給予幫助。她也了解到,不少教會實際上欠缺專業知識或人手服侍他們,但如能安排同工多接觸SEN兒童,自然會提升牧養的信心,亦能更明暸家長的心情和需要。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四環九約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畫出深情】

【誰明宣子心】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