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的孤單


2821 期(2018 年 9 月 16 日)
◎ 誰明宣子心 ◎ 鶯鶯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當女兒一歲時便被我們帶了去宣教工場生活和成長,直至她十七歲高中畢業後才離開我們所事奉的工場往美國升讀大學。由於我們早期的事奉地點是非常荒蕪偏遠的地區,當地沒有合適的學校給女兒入讀,所以我們便留女兒在家接受家庭教育。

  起初那幾年女兒很享受我們是她唯一玩伴的角色。大約到她四歲左右,在我們家附近約一小時車程的地區來了一個紐西蘭籍的宣教士家庭。這個家庭有三位年約兩至六歲的孩子。由於我們的居住地方沒有食水供應,所以每兩至三個星期我們便帶着幾個大型水桶到他們的家取水回家用。即使每次逗留時間不長,但女兒也非常享受與這家孩子們相聚玩樂的時間。特別是在每月一次的宣教同工祈禱日,女兒都能盡情地與她的小同伴們一起度過快樂的一天。

  只可惜好景不常,這快樂的時光只維持了約三年時間。由於教育上的需要,這個家庭决定返回家鄉,讓孩子們可以接受更合適的教育。小同伴們的離開,對我們的女兒來說是一件非常難過的事。可是年紀輕輕的她並不曉得如何表達她內心的感受,而我們也沒有察覺她這方面的情緒需要。直至有一次宣教同工祈禱日,當我們如常地與其他宣教同工一起相聚時,卻發現她靜靜地蹲在沙地上飲泣。當我們問她為甚麼哭時,她也說不出原因來。相信當時只有七歲的她也不太明白自己為何會這麼不開心。

  直至我們回港述職時,有一位心理學博士在替我們一家做述職心理評估時,透過女兒所畫的一幅圖畫,告訴我們女兒其實感到很孤單,很需要有自己的朋友。這時我才明白為何她會在祈禱日飲泣。她實在捨不得與她非常要好的同伴們離開。我在想,在這個宣教士家庭還沒有出現前,女兒並沒有這個孤單感。我們是她的最佳玩伴,我們與她一起唱兒歌、讀故事書、打球、看卡通片、玩沙等等都充滿了歡樂。即使是在祈禱日只有她一位小朋友,她都自得其樂,也能享受與其他成人們的交往。但自從她開始有與自己年齡相若的朋友們遊玩的經歷後,情況便顯得不再一樣了。身為父母的我們已經取代不了她與朋輩一起玩樂的感受和體會。

  雖然女兒在家庭教育的學術能力方面有非常好的表現,但為了滿足她在情緒上需要有自己同輩的社交環境,即使我們甚為不捨,也只好在她八歲時,經她的同意和渴想下把她送到離我們事奉地區有十多小時車程的差會寄宿學校讀書。由於那學校是我們差會每年開宣教年會的地方,女兒已經非常熟悉那裏的環境,加上在每年的年會中有與年紀相約的同差會小朋友一起玩耍的良好經驗,在第一天送她去學校開學時,當辦妥一切事情而我們要離開時,她已經與學校其他小朋友不知去了哪裏玩了。當然,新鮮感過後,她又要面對另一個難受的事情,就是當有需要時最親愛的父母卻不能伴在自己身邊,這也使她在夜闌人靜,睡在床上時因掛念父母而再次飲泣起來⋯⋯!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四環九約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廣蔭頤養】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牧者心聲】

【生命同行札記】

【畫出深情】

【誰明宣子心】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