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手—李銀好姊妹


2795 期(2018 年 3 月 18 日)
◎ 廣蔭頤養 ◎ 陸衛衛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每次和銀好碰面,她總是面帶微笑,神情柔和。聽她娓娓道來自己的生命故事,當中雖多有苦難,但常有神的恩典和供應,看顧這位溫柔又堅毅的女性。詩篇六十五章十一節:「你以恩典為年歲的冠冕;你的路徑都滴下脂油。」以此來形容李銀好的一生,無盡感恩!

  (一)淒涼的童年

  「阿女,阿媽對不住你。」

  「阿媽,你做甚麼?」

  「你去香港做事吧。」

  「我不去。我要跟着你。」

  「跟着我有甚麼用!你去香港好吃好住,還可以寄點錢給阿媽。」

  那一年,李銀好只有七歲,帶着和母親最後一次對話的記憶,踏上從廣東新會往香港的謀生之路—去有錢人家裏做「妹仔」。她的工作主要是陪伴年齡差不多大的小姐去九龍城民生書院上學,給她背書包。

  一九四一年,日本佔領香港,李銀好的雇主決定回新會老宅避難,十五歲的李銀好跟着雇主回到家鄉。她在雇主的老宅做事,母親所在的家就在海的另一邊,但是雇主不願送她回家看一看。他們勸她說:「還回去做甚麼?也許你阿媽早已不在,而且,我們對你不好嗎?」

  於是,她留了下來。那時候,她一天的報酬是兩毫子。

  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香港終於結束滿目瘡痍的三年零八個月。雇主帶着二十歲的李銀好坐難民船返回香港。李銀好繼續在雇主家工作了七年。二十七歲時,她結婚了,也結束長達二十年的「妹仔」生活。

  (二)困苦的青年

  結婚以後,李銀好沒有脫離淒涼的命運。

  那時香港的土地使用管制寬鬆,很多人直接霸佔土地興建工廠。李銀好在這些地盤做清潔和體力勞動的工作。第一個孩子出生後,她為了生計,沒有休息便繼續開工。她把孩子交給一個阿婆照顧。一天,孩子生病哭鬧不停。當李銀好帶孩子到廣華醫院看病時,醫生責備她:「怎麼這麼晚才把孩子送來!」孩子留院就醫,被白色的手巾綁在床上,床頭板頂着頭。醫生說孩子的病很危險,會傳染。護士的話也甚是難聽,責備她不看顧自己的孩子。李銀好雖然感到委屈,但為了生計,不能停止工作,只好忍氣吞聲,看望孩子後又繼續去地盤上班。她想,孩子在醫院,總會有人照顧的。再去看望孩子時,醫院的人卻告訴她,孩子已經不在了。「你,不用再來醫院了。」

  就這樣,李銀好失去了第一個兒子。六十六年後今天,九十四歲高齡講起這段往事,她仍記得孩子躺在床上,不停用手去扯白布的情景!她談到自己的子女時會說:「我有兩個兒子、四個女兒。」那個最大的兒子,她一次都不會漏掉。

  後來,她三年抱兩,生了大女兒和第二個兒子阿昌,又生了三個女兒。五個子女,加上丈夫和婆婆,一家八口住在一幢三層高的唐樓裏。他們家在二樓中間一個黑漆漆的房間裏。一百二十多呎的空間,對放着兩張床。

  白天,大家圍坐在兩張床上吃飯。婆婆最愛做梅菜蒸豆腐和梅菜蒸魚,孩子們就用湯汁拌飯吃。晚上,李銀好在地上鋪紹興𥱊子,讓孩子們睡在床底下,也有睡鐵籠、睡走廊床,甚至睡在大街上的時候。

  李銀好的丈夫比她大三歲,是個賣菜小販。那時候,孩子們一邊讀書,一邊幫忙把蘿蔔和薯仔分類,從下午忙到晚上。有時夜晚來貨,一家人會忙到十一、二點。這時候,李銀好會給孩子們煮宵夜。有東西吃,孩子們就很開心了。

  舊時的樓房,一條樓梯從一樓直通向三樓,孩子們把這當成滑梯。「碌下碌下」,日子就這樣滑走了。

  (三)合力捱過的中年

  兒子阿昌十八歲時,考到駕駛執照,帶父親去剛通車的紅磡海底隧道兜風。李銀好的丈夫很開心。然而好景不長,沒過多久丈夫便確診患癌。那段時間,銀好常常以淚洗面。丈夫叫她不要哭了,她說:「我怕你走啊。孩子們還小,沒有人看顧他們啦。」

  眼淚沒有換來丈夫的健康。二十年婚姻路竟是盡頭,丈夫一個人先走了,婆婆也在半年之內隨他而去,讓李銀好的人生陷入低谷。家中一下子少了兩名成員,經濟更加拮据,甚至連親人的喪葬費都難以籌措。李銀好拿戒指去換錢,也只是杯水車薪。

  一個母親,帶着五個子女,繼續人生的艱難歷程。

  初期賣菜的時候,李銀好凌晨三、四點便要出門,從九龍城去元朗或西環。後來不做小販了,她就去大埔的金力工廠幹活,做清潔和保安,每週才回家一兩天,一做就是八年。她在工廠自己照顧自己,孩子們在家裏自己照顧自己。

  子女自懂事起,便看見母親的辛勞。丈夫和婆婆去世後,生活重擔都壓在李銀好一個人身上。子女心疼母親,便齊來出力。

  李銀好工作勤奮,為人忠厚老實,老闆很是喜歡。在她兒子結婚時,老闆給了一千塊錢。女兒結婚擺酒時,也借了五千塊錢給她。過去雇主家的孩子們,也對她時有照顧。

   一家人艱苦奮鬥,再加上好心人的幫助,李銀好順利完成五個子女的人生大事。

  (四)和睦豐盛的晚年

  五個子女全都成家立業後,李銀好就幫忙帶孫子。直至一九九九年,經教會牧師介紹,入住廣蔭老人院(廣蔭頤養院前身)。她在廣蔭院住了十九年,也做了十九年的義工。一開始在廚房切菜洗碗,那麻利的切菜功夫,連廚師都自嘆不如。後來因年紀漸長,就轉做一些澆花、整理報紙的輕巧工作。一雙手,一輩子都在為他人操勞,停不下來。

  以前在家,孩子們都不讓她幹活。這樣的「休息」讓她覺得自己沒用。如今在院舍,她積極地為院舍服務,又有很多同齡人可以聊天,整個人都充滿活力。兒子常問她何時回家住,家中一直為她保留一個房間。但是她說,「不回去啦。」

  兒子退休之後,花更多時間陪伴母親。他每個星期來院舍探望兩次,帶些水果麵包,又詢問母親的身體狀況。李銀好每次覆診,都由兒子陪同。他說,「母親在生時,就要多孝順。」

  聊起過去艱辛的日子,李銀好的口頭禪就是:「家庭最重要」。有甚麼事都要說出來,不要放在心裏,以免引起誤會。兄弟姊妹們謹記母親的教導,一有甚麼誤會,就會聚在一起溝通化解。誰對誰錯都無所謂,最重要的是大家開開心心。

  從孤身一人來到香港,到現在子孫滿堂。李銀好有十三個孫子孫女,還有兩個二十多歲的玄孫子嗣。他們常來院舍看望她。這個大家庭每年都會在一起團拜過年,和睦溫馨。阿昌說,母親這一生唯一的回報,就是全家大大小小都很疼愛她、尊重她。

  (五)永不停歇的手

  在廣蔭頤養院的日子很豐富充實,李銀好參加了各種各樣的工作坊。最近參加「創意靈裏回憶」表達藝術治療小組的時候,她親手製作了一幅藝術作品,以手為主題,回顧了自己的一生,表達心中的祈願。畫作中的手,五根手指向上伸展,托住手指上的花朵和星星。李銀好說,這代表了她的子女和兒孫,希望他們能健康平安。在這個手掌的周圍,李銀好點了許多指印,密密麻麻,變成手掌的畫框。這些指印代表對家人們的祝福。一個白色的手掌,撐起色彩繽紛的繁盛家庭,周圍又布滿溫馨紫色的祝福,恰似她為家庭奉獻一生的寫照。

  這手,過去拾過瓦礫、握過菜刀、掃過無數塵土。現在,握起筆、捏起土、點起色彩,依舊是為了親愛的家人們。惟有那手掌的三道掌紋,在白色陶土上,鋒利地刻出血紅色的傷口,觸目驚心。

  過去,為了生存而忙碌奔波,母親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守護家庭。

  如今,子女們用同樣有力的雙手,傳承母親的勤奮,刻苦耐勞,將永不停歇地繼續凝聚這個大家庭。

  (編按:相片已獲長者家屬及相關人士同意轉載。)

  陸衛衛(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廣蔭頤養院)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四環九約賞教堂】

【城市心靈】

【婚姻這回事】

【家庭牧養】

【平視人生】

【廣蔭頤養】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誰明宣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