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灰日崇拜反思社會關懷
 啟動大齋期禁食祈禱行動


2742 期(2017 年 3 月 12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三月一日至四月十五日為大齋期,香港基督教協進會於三月一日舉行聖灰日崇拜暨「饑餓與貧乏—牧者禁食祈禱」啟動禮,藉聖灰日悔罪更新,回歸基督,並從禁食祈禱中反省,要時刻記念關懷社會中的貧乏無助者。

  蘇成溢牧師以「上主喜悅的禁食」為題分享信息,他指不論舊約還是新約聖經均有提及禁食祈禱。舊約的禁食多屬個人行為和操練,主要作為悲慟、懊惱、懇切祈求、預備迎接聖潔上主的表達,有時亦會出現整個民族一同禁食,作為民族悔罪,或是面對重要事情、危機,希望透過禁食祈求上帝幫助,「利末記、民數記等律法書上都記載,在指定日子中要為自己、國家、民族的罪而禁食。」

  而新約時代,虔誠的猶太人延續禁食習慣,法利賽人更視之為靈性操練的一種。「耶穌也禁食祈禱,但提醒個人禁食不需要公開讓人知道。」蘇牧師解釋,禁食的目的是讓每一個參與的人更體驗上主,生命更專注於祂。他續言,以賽亞書五十六章四十至五十五節充滿盼望和期待的氣氛,而在五十六至六十六節卻出現截然不同的提醒和責備。當時以色列人被擄回歸巴勒斯坦地,在他們充滿期待的同時,現實告訴他重建耶路撒冷並非易事,期間有一部分人認為要嚴守律法所定的定期禁食,「因禁食在社會不公義下舉行,故先知批評他們只實踐宗教祭祀,卻不關懷社會有需要的人。」

  蘇牧師期望信徒藉着聖灰日,從先知的提醒作出反思,在禁食的同時,不忘關心社會有需要的人。他指,禁食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一方面讓個人或羣體在憂傷、悔罪時,作出生命表達和操練,另一方面透過禁食讓心靈更接近上主,祈求上主的安慰和接納,將每個人的生命擺上。他續言,當信徒禁食祈禱仰望上主時,必須以基督的心為心,因此自然地會認同天父對人的憐憫,以及耶穌基督對貧乏無助者的關懷,「禁食並非只限於內在的自省操練,亦是外在的關懷,使上主的慈愛臨到社羣當中,尤其是社會無助者當中。」

  早期教會於大齋節期間,以禁食及更新回應主基督昔日在曠野四十晝夜禁食及受魔鬼的試探,大齋節首日則稱之為「聖灰日」。「灰」意表披麻蒙灰,是古時為罪懺悔的舉動,聖灰日所用的灰,在傳統上用去年棕枝主日用過的棕枝燒成灰燼,混合水或橄欖油而成。在當日崇拜的聖灰禮中,由王震廷牧師、張樹萱牧師及蒲錦昌牧師主禮,會眾逐一步向壇前,讓牧師在手掌心或前額上,以灰畫上十字架記號,表徵在主面前真誠悔改,靠着主恩同行天路。牧師塗灰時亦提醒人出於塵土,終也歸回塵土,靈命要更新,生活要回歸基督。

  聖灰禮完結後舉行「饑餓與貧乏—牧者禁食祈禱」啟動禮,由六位出席崇拜的先導牧者帶領會眾同心宣讀願詞,願聖灰的印記重新提醒信徒要學像耶穌在世上行公義、好憐憫、撫孤恤寡、使人和睦;學習行善,尋求公平、解救受欺壓的,給孤兒院伸冤,為寡婦辨屈。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信仰通識】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智慧男本】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路德的蘋果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