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潔」與「大公」


2715 期(2016 年 9 月 4 日)
◎ 信仰重尋 ◎ 許立中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最近讀到一篇分享,提到有教會聘請教牧,聘牧小組在新同工上任之前,已提醒他不要打聽或過問教會過去發生的事,以免影響他當下的事奉。作者指出,一間歷史悠久的教會,積累無數不明文的「傳統習俗」、「做事方式」以及人事上的恩怨情仇;不問過去,過去累積下來的問題又是否就此煙消雲散?而不讓新同工知情,又真能讓牧者毫無包袱地處理牧養上的種種問題?

  在體制和經驗上,教會確實跟一般的人間組織沒有太大分別。我們可以在教會領袖中找到狂熱的、貪財的、好色的、弄權的、搞小圈子的;而在信徒的層面,我們亦見過不少偏執的、狹隘的、斤斤計較的、自以為是的。

  從歷史的角度,教會亦不時認可甚至祝聖一些道德上可疑的勾當,譬如以宗教理由進行的流血和殺戮,或在信仰上認可奴隸和其他不公義的社會制度。而雖然教會間亦出現一些令人欽佩的偉大人物,譬如那些為了福音的緣故捨己忘我的宣教/殉道者,但這些人畢竟相當稀少和罕見。無論如何,從表面的證供而言,實在難以將教會視為一個「神聖」的機構組織。

  至於教會的「大公」或普遍性,亦存在相當嚴重的分歧。特別在宗教改革之後,更正教會不再服膺羅馬教會對信仰的詮釋和實踐;而否定了過往的教會傳統,又沒有一個共同認可的信仰羣體,於是就連聖經的權威亦面臨種種詮釋上的考驗。不同的宗派,往往執着本身對信仰的體驗並相關的聖經詮釋,動輒視異見者為必須除之而後快的異端邪說。這有時甚至令人懷疑,他們是不是有共同的信仰?在華人教會來說,這情況一直到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中後期,才逐漸得到舒緩。

  這樣,起碼從現實體制來說,實在不容易視教會為一個「大公」而「聖潔」的制度和羣體。這不禁叫人回到那最根本的問題:這樣一個百孔千瘡的制度組織,難道就是主耶穌原本設立教會的心意?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一起走過從前】

【信仰重尋】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各司其職】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閱讀起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