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家庭凝聚力續下降
 矯正始於營造開放氣氛


2694 期(2016 年 4 月 10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有數據顯示,香港家庭的凝聚力近年因各種原因持續下降,家庭成員關係變得疏離。早前學生自殺事件頻生引來關注,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師梁林天慧博士鼓勵家長重新重視家庭時間,平衡生活,多向兒女表達關懷,教會亦應多推動關注家庭價值。聖雅各福群會總幹事陸何錦環女士亦分享該機構早年訂立家庭友善政策,她鼓勵僱主從減少加班做起,讓員工建立健康家庭。

  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師梁林天慧博士在三月十九日,基督化通識教育資源中心、興學證基協會及宏恩國際集團有限公司舉辦「通識與信仰」講座第十講中引述數據指出,在宏觀而言,回歸後香港家庭的凝聚力持續下降,原因包括遲婚不婚人士增加、單親家庭持續增加,離婚數目較十多年前升逾四倍,中港婚姻更佔近四成等。「今日家庭變得只有功能甚至『工具化』,不少家庭曾經歷過分隔中港兩地,家人的價值觀容易出現不同,爭執繼而產生,現在本港主要以小型家庭為主,大家庭只流於形式,過時過節互惠互利,有些學生直言已沒有拜年習慣,原因是上一輩已因曾經意見不合而疏遠。」

  梁林天慧續指,香港父親較少表達情緒,不習慣對兒女噓寒問暖,認為能賺錢供養家人已是「好男人」。此外,香港不乏雙職家庭,不少母親既要上班又要教養兒女,身心俱疲,每當有心事抒發,兒女就成了主要傾訴對象,久而久之兒女親近母親,對父親產生怨懟而逐漸排拒,致使母女關係混淆不清,「孩子長期接收父母的申訴,很容易成為『老人精』。」她提醒家長若有問題,應找朋友、親戚或主內弟兄姊妹傾訴,宜與兒女擬定界線,勿令兒女成為「傳聲筒」或「談判專家」,影響成長。但她強調,最徹底的解決是重建緊密的夫妻感情,彼此支持關心和撫養子女。

  學生自殺頻生引惶恐 勸籲家長勿過度緊張

  對於近日學生自殺事件頻生,令不少家長惶恐不安,她勸籲家長勿過度緊張,自己嚇自己,她認為家長應逐步建立開放、鼓勵意見交流的家庭氣氛,「有外國研究指出,家庭氣氛開放,願意正視問題,彼此可以暢所欲言、切實地感到被愛和關心,亦能有助減低人的無助和壓抑感。」她續言,家長需要學習當聆聽者:「其實不少香港家長已開始開放,但有些家長只寵愛兒女,或與他們嬉戲卻未能學會好好傾談。家長『肯聽』很重要,聆聽可以抒發兒女的鬱結情緒。在傾談時家長宜避免兜圈或因隱瞞而說謊,盡量實話實說,向個別家人坦誠表達。另一方面亦不宜過早批判,嚴厲指責,甚至一言堂作結,應與兒女商量,幫他們拆解情況,要緊記交談不一定要即時有結論,更加不是『你啱我錯』。」

  她鼓勵家長重新重視家庭時間,平衡生活,多向兒女表達關懷,「第一步可以向兒女表達關心,讓他感受到你的愛,這需要家長作主動,就像耶穌主動、持久、無條件及捨己的精神,有時候付出很多但對方卻不欣賞。」除了在家庭中培養承認有困難、面對問題、主動表達、多傾談、多欣賞和肯定子女等習慣,她認為抗衡現有文化也是家長可以由自身做起的,說:「香港有很多奇怪文化,例如以錢來衡量一個人的價值,近日的TSA也顯操練文化、事事爭第一。華人家長望子成龍的文化值得反思,家長需要坐言起行,放下這些習慣。」

  她亦鼓勵信徒父母傳承信仰,如定期舉辦家庭祭壇,一同靈修,形式可以富創意和多樣化,她自己與家人亦會每星期輪流分享聖經和近況並且代禱,促進彼此互動。她直言過去教會對家庭價值的議題關注不多,未來可以有更多推動:「例如可以透過講壇、團契及特別聚會推動家庭價值的重要,不少教會已在推動夫婦特會,但我認為可以再多走一步。」

  僱主訂家庭友善政策減少加班助家庭健康

  聖雅各福群會為工作滿五年員工提供一年停薪留職的假期「休養生息」,於上年度獲得家庭友善創意獎及傑出家庭友善僱主獎,該會總幹事陸何錦環女士分享,自二零零三年七月起,該會開展家庭友善政策,包括關顧僱員家庭照顧、生育保障、工作安排和身心靈發展等方面,如設幼稚園及課餘託管、男士有薪及無薪伴產假、全職轉兼職安排、短期性安排彈性工作地點,以至日常工作中安排音樂治療減壓、派發湯水和雪糕等活動。

  管理層相信員工被關愛後,能夠令整個團隊快樂,並將關愛正能量傳予家庭和顧客等,背後理念也源於基督信仰的精神,「社會工作的價值是對人尊重和同理心,這與基督信仰息息相關。追溯至十八、十九世紀,社會服務工作都是由外國教會開展,因此其中的價值觀非常相似。」

  機構員工也有不少為雙職家長,陸何錦環回應指,香港人工作普遍十分忙碌,雙職家長既要照顧小朋友,亦要面對長工時,需要與時間競爭,時間分配變得尤其重要,不少員工善用假期出席親子日、運動會和牙科檢查等,她認為:「關心小朋友最重要是心和態度,他們感受得到。」她指,家庭直接影響每一個人的心靈和情緒,健康家庭則能讓人感到無後顧之憂,「如果香港可以像外國準時放工就理想得多,有從商業機構轉職過來的同事說,從前即使完成工作,但因上司未走也不敢下班。」她鼓勵僱主可以從減少加班做起,讓員工有更多時間關注家庭,平衡生活。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性」在反思】

【信仰重尋】

【傳道故事】

【各司其職】

【圖像春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道在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