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可以嗎?


2684 期(2016 年 1 月 31 日)
◎ 信仰重尋 ◎ 許立中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俞真(基督教新媒體運動倡議人)

  從一般生活經驗來說,確實不是每一個人都需要相信些甚麼。在我們的周圍,起碼表面看來,不少人不曾刻意相信過些甚麼,卻安穩地度過了大半生,並且還過得相當不錯。

  畢竟一切都來得那麼理所當然,以致在尋常的日子裏,我們大部分時間都假設我們所看見的,就是現實的全部。這包括物質的、心理的和社會的基本架構,為我們的生活行為提供必要的規範。像蘇格拉底、笛卡兒或愛因斯坦那樣鍥而不捨地尋根究柢的人,畢竟只是少數。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他們只會在習以為常的生活受到衝擊或干擾,才偶爾對現實世界感到好奇或產生質疑。

  那些衝擊或干擾,通常是一些不幸的事情:罹患惡疾、痛失摯愛、被裁員解雇、面臨退休、天災人禍等。但現實世界的理所當然性,有時亦會因着一些美好的事物而變得奇特:初墮愛河、初為人父/母、夜觀星空、震懾於大自然的壯麗等強烈的美學經驗。無論如何,就在那一刻,現實世界明顯是大於、深於我們一直以來所假設。我們勉強可以視之為超越的經驗。

  這些經驗還未算是宗教經驗:畢竟無神論者或不可知論者也會病倒、喜愛旅遊攝影、欣賞古典音樂。但或許這些經驗,的確可以讓人醒覺到在尋常的現實世界背後,或許隱藏着另一個或更多他們一般不曾察覺的真實層面。從超越經驗到所謂宗教經驗,簡單來說,就是相信這些隱藏的真實層面,對於人們的存在是滿有善意。雖然這是不容易證實的可能,卻也跟人們的超越經驗相當吻合。

  不信,可以嗎?當然可以。只是每次我們觀看「國家地理雜誌」的昆蟲/動物世界或大自然紀錄片,或閉目欣賞貝多芬的交響樂或蕭邦的夜曲,讀一本經典名著,看一齣哥普拉、黑澤明或只是馮小剛,我們便又彷彿進入到另一個世界,一個遠離我們尋常生活的現實。其間,我們迷失在生命的可能中。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特稿】

【「性」在反思】

【信仰重尋】

【傳道故事】

【各司其職】

【圖像春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道在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