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講道現象觀察
 反思對待聖經態度


2669 期(2015 年 10 月 18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由思道平台主辦之「教會無道?!– 反思我們如何對待聖經」。已於十月九日舉行,香港神學院聖經科講師張祥志及黃之傑(Howtindog)在會上對談,回應平信徒抱怨教會講道無道,得不到足夠的牧養。

  講道現象觀察 缺乏釋經應用

  黃之傑觀察到今日教會有兩大問題,一是不講聖經真正關心的道,只講「四不一沒有」,即不少於十分一奉獻、不可反對在上掌權者、不支持同性戀、不斷叫人返教會、沒有婚前性行為;二是講與聖經違背的道,講道時扭曲經文原意,內容與一般人對基督信仰的理解差距甚遠,「就如在講道中談『逆向歧視』,一般人難以理解為何基督教主張愛和犧牲,卻又以生怕被誤會歧視人為由反對歧視法,你可以反對同性戀,但不該用此理由。」

  香港神學院聖經科講師張祥志先生首先問及與會者「教會講道是否很沈悶?」,場內幾乎所有人也舉手表示贊同。他不諱言,今日有教會講道可以八字作總結:「絕對無錯,絕對無用」,講道內容雖沒有錯,但對信徒生活沒有影響。

  張祥志續指,今日有些講者慣常在開首讀完了一遍經文,然後開始大談自己的事,再加上幾個寓道故事堆砌成一篇「講道」,其中既沒有釋經,也沒有應用。此外,他認為講者缺乏生活體驗是背後的原因,如有傳道人的生活只有探病,結果每次講道引用的例子都是關於探病,與信徒所經驗的世界難以接軌,也常見教導言辭空泛。

  傳道人行政多倡設專職研經

  「教會無道的表面原因是,很多傳道人仍然是聖經的門外漢。」張祥志先生不諱言,不少神學生和教牧都會先決定自己想說的內容,再找經文套用,他認為講者不應抱持「借經文說己話」的態度,反應放下個人立場,依書直說。他舉例說,談及喜樂,很多教牧會使用腓立比書,卻忽視了經文的背景,保羅當時在監獄中,他的喜樂來自生死也無別。他續解釋:「有些情況是講者沒有花工夫,有些情況是釋經方法錯誤,引致結果出錯得不合乎情理。」

  張祥志又批評教會裏的金句文化,「我們所背誦的金句永遠是最好、最安慰的經文,從來不會背申命記裏的詛咒,從揀選金句已反映出我們的信仰是由自己的喜好決定。」經文因而常被抽離脈絡,他續以婚禮常用的「愛篇」作例,文中關於愛的描述並非講述男女間的愛情,而是糾正哥林多教會發生的問題,內容並不適用於愛情。

  「今日傳道人的角色相等於利未記、民數記中提及的祭司的職份,主要工作是區分聖潔與不潔。」張祥志說在舊約時代,利未人協助祭司打理會幕的事情,祭司則專心一致地做好分辨工作。他嘆息傳道同工要兼顧行政工作,結果沒有做好分辨工作,他認為這源自於教會深層觀念的問題。若要解決,他建議教會聘請一位專職鑽研聖經的人,回應教友在神學上的疑問,或是考慮設立如律師般的制度,分類成「事務牧師」與「教導牧師」處理教會行政與牧養工作。

  字面應用聖經 易生雙重標準

  在問答環節時,張祥志鼓勵信徒以平常心聽道,也要給予講員成長的空間,又提醒,站在講台上的講者不一定代表上帝說話,因聖經指有先知會假託上帝的名說話。張又回應:「很多傳道人不懂得應用聖經,常以字面應用,卻不理解背後的原則和精神,容易產生雙重標準。」黃之傑則指出,對聖經的解釋隨着時代進步而不斷轉向,今日認為對的事,將來可能會有更好的研究取代,遇到錯誤釋經時可以指正對方但不能一口咬定,應留下謙卑的空間。張祥志亦認為,釋經如看電影,每個人看也得出不同的看法,但文本仍有基本的規範及主要關注的範圍,他曾把聖經中的誡命、律例、典章整合,發現社會公義是最被關注的議題,可以成為基本指標。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培靈奮興大會 禱文】

【「性」在反思】

【一起走過從前】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爸爸劉言】

【牧心世情】

【經典看人生】

【親密關係】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