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境劇變下教會牧養
 從普查探討未來方向


2649 期(2015 年 5 月 31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由香港教會更新運動主辦,多間機構協辦之「處境劇變下教會牧養」研討會已於五月二十一及二十二日舉行,多位學者、神學工作者、牧者與機構同工聚首,以研究和經驗回應香港教會普查結果,一同探討未來牧養方向,有逾二百五十人參與。

  首日「社會課題與牧養挑戰」研討中,突破機構榮譽總幹事蔡元雲醫生表示,全世界教會均面對青少年離開固有宗教體系的現象。「求學時,年輕人面對學習壓力和挫敗感,連基督徒父母也未必支持他們返教會;進入社會工作則面對就業困難和工時長等問題;至於信徒二代並不喜歡『二手信仰』,而是希望親身經歷生命更新。」他認為教會內部也處於困境,例如門徒訓練變得「課程化」,大部分都是灌輸聖經標準答案,沒有生命牧養,同時由於青少年流失嚴重,更遑論擁有足夠的青少年導師。

  他引述馬太福音九章十七節:「……惟獨把新酒裝在新皮袋中,兩樣就都保全了。」他指新酒與新皮袋分別代表「生命與信息」和「教會結構」的革新,所以教牧同工必須明白這世代使用的語言和形式方能與年輕人溝通,此外教會亦要培訓生命導師羣體,繼而培育門徒小組,最後差遣他們進入世界,承傳「神的使命」。「年輕人一直活在溫室中,如果能帶領他們走進世界,例如探訪貧窮家庭、到落後地區體驗等,回來後其價值觀必有所改變。」

  宣道會北角堂社關事工科科主任陳劍雲牧師稱,教會態度與社會時勢存在落差,例如時勢希望教會履行先知職分,回應社會重大議題,但教會卻採取潤物無聲的做法,沈默回應。「教會應作和平之子,但不是傳遞『河蟹』訊息。我們要讓弟兄姊妹知道,即使他們在社會行動中有過激行為,但教會也會聆聽他們的聲音,這亦是教牧與信徒彼此學習的過程,在多元聲音中有支援、監察和守望。」

  此外,他認為基督徒作抉擇的原則是基於作為門徒的身分,不應在處境中就個人預測而合理化自己的選擇,因為信仰着重門徒生活的見證,而非在現實中帶來解決的答案。至於教會使命更新方面,他表示教會可鼓勵信徒分散出外服事,如參與社關機構舉辦的實踐體驗活動,但要有回到教會相聚服事的機會,讓信徒知道堂會也與他們一起實踐信仰。陳劍雲牧師補充,教會可考慮從行道主題出發,例如舉辦查經聚會,按聖經教訓處理當權者失德問題,啟發會眾對聖經和神學的興趣;同時舉行小組讀報活動,就新聞議題分享不同意見,建立接納異見的關係。

  牧養大專與職青的挑戰

  晚上「牧養大專與職青的挑戰」研討會上,香港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許志超博士指,不少回應指教會普查結果未反映教會的責任,因此他分享二零零九年信徒靈性發展研究成果,指出整體信徒較為輕視權力、刺激、享樂,特別是上一代;信徒也輕視傳統,以大專生尤甚。另一方面,大專生和職青相對整體信徒更加重視自我導向和成就,而上一代則較整體信徒更重視普世主義、慈悲、順從和安全。「不一定是因為教會教導的問題,而可能是過程中不受教的信徒離開了,以致出現現時的差別」,因此盼望教牧再思差別的成因及牧養策略。

  馬鞍峰香港教會堂主任李志剛先生提出讓青少年重返教會的四個建議,包括同輩關係(relational),從燈光、食物、氣氛入手,將教會塑造成一個分享空間。教導與生活相關(relevant),因為青少年對社會議題非常關注,教牧可藉這些話題激發他們鑽研知識的能力,也讓他們感受到教會與自己同一陣線,「立場可以有分別,但教會就提供一個平台、空間,讓他們放心分享」。輕鬆學習(relaxed),他笑言:「現時學生上學受折磨,回家要做功課、補習也很折磨,找不到家的感覺」,因此教會不妨創造分享環境,並容許青少年使用他們的模式。最後是真誠(real),呼籲教牧不作虛假承諾,做人言行一致。

  中華基督教會灣仔堂主任麥漢勳牧師則指出職場牧養不是要動員信徒到職場傳福音,而是帶領信徒思考職場對基督徒人生的意義。他認為,信徒在職場往往是直接面對、影響和改變世界,「也可以是我們與主相遇的地方,因為在決策的過程也會展現出個人的價值觀和信念。「因此可以說是上帝呼召信徒去做『神級』的工作。」他表示,既然世界也是上帝工作的場景,基督徒的靈性就是在世界與上帝同行,因此教會對信徒的幫助便極為重要,要為他們充權,走進世界並帶來改變。他最後鼓勵參與者開拓職場牧養的土壤,作信徒的生命導引,「職場的挑戰無可避免,但我們可以擁抱職場,從經驗掌握個人價值觀,在兩者的循環中經歷」。

  

  

  未來牧養的挑戰 為前線同工定位

  五月二十二日之「處境劇變下教會牧養」研討會,在分題「未來牧養的挑戰」聯席研討上,南屯門平安福音堂主任牧師蔡蔭強牧師認為,一個健康的教會需要有領袖和屬靈兩個根基作支撐。今日青少年流失問題多出於恩賜未被發掘和使用,領袖需要從過去的家長式領導變更成同行者,進行埋身牧養。同時也要打好屬靈根基,蔡牧師不諱言:「近年堂會舉辦培育課程全線減少,查經聖經課程更是響起嚴重警號。」他鼓勵教會多教導從祈禱中經歷神、追求扎根聖經、加強門訓,更要幫助青少年人從信仰回應世代處境,他建議華人教會嘗試把信仰和學科結合。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監督張振華牧師直言,雨傘運動對信義會轄下的教會、學校、社會服務機構都帶來牧養的衝擊。該會重新評估香港的社會形勢,並從設施、管理制度、宗教人員及禮儀專業化三方入手,投放資源以讓年輕人感受到教會與社會同步。「當社會議題出現,牧師團需要盡快達成共識,撰寫文件回應社會問題,如教會對政教關係的立場,針對學生推出指引。」張監督認為牧師團需要為前線同工迅速定位,以讓各堂會能有一致回應。他又以足球中的班主、領隊和球員關係作例,提醒堂主任要有清晰的定位,才能帶領教會有條不紊地發展。

  伯特利神學院院長陸輝牧師分享該院神學訓練的設計方向,及使命教會的異象。受訓後的神學生實踐使命教會,以地方堂會為點,發揮教會凝聚的功能,支援和裝備信徒,然後進入社會每一個角落,如職場、家庭、社區中作見證,在過程中呼召信徒接受神學裝備,將此形成一個循環。

  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胡志偉牧師認為領導需要學習「進場」,也要學習適時「離場」,由指導式變成教練式,因應不同情境作回應。堂會未來應從組織化發展成有機化,容許信徒自發帶領發展,接受教會多樣化。他亦認為教會需要重新重視家庭,提供平台和資源裝備父母教育下一代,並定期舉行跨齡崇拜。最後要保持地方堂會與機構、差會、神學院等使命團體的合作,彼此配合共生。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一起走過從前】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新聞捕手】

【爸爸劉言】

【牧心世情】

【經典看人生】

【聯會內望】

【親密關係】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