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48 期(2015 年 5 月 24 日) ◎ 心靈絮語 ◎ 王芃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記得兒子在上初中的時候,語文老師也是初次任教,剛剛二十出頭的年輕人,和孩子表姐差不多大。初中學生,正值十三、四歲那種半大不小的年紀,比小學一年級的孩子難對付得多,想必這位老師沒少受委屈,記得有一次孩子回來說,那天的語文課上,老師被一個男生刁難,課堂上忍不住哭起來。好在她很快克制住自己,那位「熊孩子」也知道自己過火了,氣氛漸漸緩和下來。
兒子上大學之後,暑假回南京,去看望他母校的兩位老師。我有點好奇,他會看望哪兩位老師呢?
班主任是其中的一位,這在我的意料之中。這位英語老師既是嚴師,也是慈母,同學們對她心悅誠服。上了不同的高中之後,每年的教師節,他們都要相約去母校看她呢,足見她的影響力。
另一位老師,我沒有想到,正是當年的那位新手語文老師。新手老師,經驗是不足,但是她認真、用心去教。被整哭那次,不過是小插曲罷了。她用心安排的教學活動,孩子們都喜歡參加。比如讓同學們自己組織、安排的採訪南京大屠殺的幸存者,讓孩子們受到鍛煉,受益匪淺。
《虎媽貓爸》中的趙老師,在回答為何做老師時說:教師的附加值,是別的職業所沒有的。這種附加值,是對你用心的回報,是滋潤生命的愛的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