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五年舊聞


2615 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 新聞捕手 ◎ 區伯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一九六九年,我還是一名 teenager。暑期之後,要踏上大學了;入讀的,是當時成立還未足十年的香港中文大學。不過雖然大學才剛成立,但是組成大學的三間成員學院、卻都已經分別發展了接近二十年,具有成熟的學院氣氛。

  開學不久,學生會就發動罷課一天;抗議政府削減資助中文大學經費。

  這項削資舉動,等於變相煞住了籌畫中文大學的時候、原本採納的「聯邦制」。簡單而言,「聯邦制」就是讓三間成員學院各自繼續有獨立的運作,獨特的發展;還預備歡迎日後有其他新的成員學院加入。「聯邦制」原本就是中文大學的創建宏圖。

  當年中文大學尚未有現時的單一校園,那時崇基位於新界馬料水,新亞位於九龍馬頭圍,聯合位於港島西半山;所以學生分別在三處校園罷課。由於行動的場地及人力分散,自然未能形成聲勢。而削減資助經費只是針對年輕力弱的中文大學,因此罷課抗議事件並未引起整個學界共鳴。結果,即使這是當年香港空前的大學罷課事件,傳媒的報道也只是聊備一格而已。

  若要計算這次罷課抗議的成效,也許當時除了令校園課堂冷清了一天之外,一切又回復常態了,就好像沒有發生過甚麼似的。當日中文大學合共只有二千名學生,都是teenager前後的年輕小伙子;看來他們除了無奈地「消消氣」,還能怎樣呢!

  啊,大家且看看中文大學的網頁,看看中文大學的發展近況。怎麼?由四十五年前削減資助經費時的三間成員學院,增長到現時已經有九間成員學院了!「聯邦制」未有熄滅,卻展現着新的強壯活力面貌。

  當年的一天罷課抗議,難道只止於「對自己有個交代」的表達!不,理想的種子播落在年輕學子的心靈,默然而持續,一生有恆地在生活上建立一個更加合情合理的社會。推動理想,不爭朝夕。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培靈奮興大會 禱文】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

【城市心靈】

【如此我信】

【心靈絮語】

【新聞捕手】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職場情景】

【譯經隨筆】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