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社十七週年研討會
 辨清性別混亂體諒跨性別人士


2599 期(2014 年 6 月 15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近來變性人的司法覆核案引起修訂《婚姻條例》,修訂內容備受關注。明光社十七週年研討會已於六月六日舉行,以「『性』別混亂」為題,分別從醫學、政治、神學回應事件,有約八十人參與。

  精神科醫生康貴華主講「從醫學角度了解何謂跨性別」,他開宗明義說:「政治正確已經凌駕醫學,學者研究的結果若與同運相反只會被人鬧,今日難從醫學報告別真真假假。」他續指醫學上,二至五歲兒童開始產生心理性別,有部分會出現非典型的性別認同,包括不認同出生性別的跨性別人士、性別煩惱症(Gender Dysphoria)、雙性人及變性人,而真正的性傾向一般會在十至十四歲發展出來。

  康醫生續言,兒童性別煩惱症一般高於成人性別煩惱症九至二十倍,但兒童的性別認同可以浮動和改變,甚至會自動消失,與其成長有莫大關連,有不少個案都能成功改變,他說:「不要過早因『尊重他們意願』而決定幫兒童做變性手術,風險很大。」即使是成人性別煩惱症,一般可以先嘗試非手術方法,減輕或消除性別錯置和性別煩惱,包括心理輔導、接納心理與生理性別的差異、易服以另一性別身分過生活、調整性荷爾蒙等,康醫生強調變性手術不能解決一切,親友、公眾歧視等問題仍然會存在。

  性別政治惹事 媒體誤導添亂

  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教授關啟文主講「性別政治」,他以台灣情況作例,指台灣教育部自一九九七年起開始推動兩性平等教育,後來何春蕤將「兩性」更改為「性別」,從中推動包括性傾向的性別平等教育法,關教授形容是「引狼入室」。他說:「今日意識形態已經成為社會鬥爭的武器,我們並不是想打擊那些人,但同志運動發言人明言是發動革命,難度我們不能發聲表達嗎?」他認為基督徒並沒有霸權,無論在政府立法、司法和行政中都沒有權力,更批評部分傳媒透過誤導的標題滲透思想,令網上愈來愈多人批評教會。

  關教授指,近日有鼓勵於大學設立性別中立宿舍、及在游泳池等設施設立中性浴室,他認為能關心多元性別學生本是好的,但最後只成了男女混宿。他又認為性別教育中反對欺凌、霸凌、兩性平權等都是可取的,但強調性別不應包括性傾向,更不應誇大多元性別光譜,「要關注體諒跨性別人士,但非讓他們顛覆。」

  教育由家庭開始 接納性小眾人士

  中國神學研究院神學科副教授雷競業博士主講「性別神學及牧養」,他以創世記神創造男女說起,引述神學家巴特(Karl Barth)指人既是按神的形象造男造女,神的形象可能是男女相輔相成的形象,彼此不分高低,沒有分別,正如父與子的關係,所以婚姻中的男女契合是神形象的表現方式,在男女相處中能體會到基督與教會的關係。

  他續說,保羅指惟有姦淫等罪是犯在身體內,雷博士認為發生性行為尤如將心靈割切一半給予對方,說:「性並非消費品,而是身心靈聯合,按神心意過性生活,是為了保護我們。」但現今社會高舉率性文化,強調性是隨時的個人選擇。他不諱言教會鮮有教導性的課題,理所當然認為孩童出生後就會順利發展其性別,不會出現困惑。他鼓勵信徒從家庭開始,由父母互相欣賞開始,建立男女身分平等,不製造次棄角色(編按:地位低下、被嫌棄的角色),透過相關的電影、電視劇主角的經歷來教育子女成長時面對的爭扎。

  「教會是重要場景,讓年輕信徒去了解社會性身分的混亂,不應該避開不談。」雷博士說,在有罪的世界中,教會不應視有問題的人為洪水猛獸,應將他們視為世界的一部分,即使價值觀不同仍可與他們結成朋友,避開不談不代表他們不存在。有與會者問及教會應否為變性人施浸,雷博士回應指他個人立場認為可以讓變性人受浸,但教會要有整體的共識,按各自的領受去決定。他個人認為變性人與離婚人士情況相似,是信主前犯罪,應該幫助他們變性後盡力尋求神,而不應苛刻要求變回原生性別才能信主,說:「我希望教會能有闊度接納這些人。」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城市心靈】

【如此我信】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職場情景】

【譯經隨筆】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