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同樣好


2591 期(2014 年 4 月 20 日)
◎ 心靈絮語 ◎ 李碧如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一向以來,人們總是追求第一,尤其是運動比賽,人人眼中只看着冠軍,得第一的待遇跟第二的亞軍比較,無論是獎金或是喝采聲完全天壤之別,那壓力使不少運動員比賽時患得患失,有時反而大失水準。

  台灣電影《KANO》卻提醒我們,得第二其實同樣好。

  KANO是來自台灣嘉義一所農林學校的野球隊(棒球隊),那是一九三一年,球隊成立初期,只用棒球來強身健體,但在日本教練近藤兵太郎的訓練之下,本來散漫無目標的球隊脫胎換骨,竟從未贏得任何一場比賽,一路過關斬將打進日本甲子園。甲子園是日本著名的全國高中棒球聯賽之一,能夠參與這樣的大賽,是每個棒球手的夢想。

  由於故事基於真人真事改編,而這支由「雜牌軍」組成的野球隊,至終並沒有戲劇性地贏得冠軍,所以結局是預知的,導演最高明的就是,把最後決賽描寫得有血有淚,非常有說服力和感染力,讓觀眾認同他們雖然輸掉比賽卻贏得掌聲和欣賞,當那位曾敗於他們手下的另一球隊隊長,看見他們的拼勁時感動得在場邊大叫:天下嘉農,天下嘉農……我們都同意,這羣不屈的少年人其實贏了,真的,只要拼盡全力,得第二的確是同樣好。

  有人批評這電影似乎在緬懷台灣日治時期的好日子,但我卻看到導演要講的是超越狹窄的種族層面。戲裏教練近藤選拔隊員不分人種:有善防守的日本人、有打擊力強的漢人、有跑得快的原住民,就是這種不拘一格量材而用,使球隊能短時間提升實力由弱轉強。真的,其實理想的大同世界,不也是讓每個人都能發揮所長麼?種族融和,共同奮鬥,這樣的世界多麼美好。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城市心靈】

【如此我信】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職場情景】

【譯經隨筆】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