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政策:力度可觀、深度不足


2579 期(2014 年 1 月 26 日)
◎ 教會之聲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行政長官在一月十五日的施政報告,用相當篇幅處理扶貧、防貧、脫貧的相關政策。未來一年將會動用經常開支約二百億元推行政策,力度可觀;然而各項政策仍是在撥用資金及硬件方面着墨較多,至於各項目的軟件,以及人才配套、成效評估各方面顯然乏力,深度不足。

  但願政府能夠回應貧窮現象的深層成因,更期望教會、基督教服務機構及學校;基督徒的學者、專業人士及工商界的信徒能積極參與,用真心與香港貧困中生活的羣體同行。

  以下是一些具體的建議:

  1.在職貧窮:政府將動用30億元作為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超過20萬低收入家庭共71萬人受惠,對他們的日常生活所需有所幫助。不要忘記,這71萬人都是我們的「鄰舍」,這些家庭的父母和孩子都需要朋友的關愛、牧養兒女、照顧長者各方面得到羣體的支援。

  2.成長嚮導:政府為「兒童發展基金」再注資3億元,連同原有的3億元「先導計畫」,將可惠及接近3萬位10-16歲少年及他們的家庭。「成長嚮導」、師友同行是這項目成功的關鍵之一;期望教會和基督教服務機構聯手,更多參與「成長嚮導」的培訓和服侍,為這些少年和家庭提供生命教育與同行創路。

  3.特殊教育:施政報告亦提及智障兒童、肢體傷殘兒童、視障兒童及精神有障礙的兒童的需要;但是只提議增加教師助理的職位,及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供每年13,000元或26,000元的津貼。這些兒童需要的是專業治療及輔助,才能跨越學習及心理和精神的障礙,不致陷入貧困。香港在這方面的專業服務及特殊教育支援,十分貧乏。

  4.少數族裔:政府開始正視香港超過6萬名南亞裔居民的存在,在政策上只是着墨「中文教育」,未見如何進一步輔助他們在文化、全人教育、及就業各方面融入社區,使他們不再被邊緣化。教會亦當反省,不容忽視少數族裔就在我們身邊。

  5.地區發展:施政報告以相當篇幅探討打造優質的「東大嶼都會」,並成立「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又建議「地區問題地區解決,地區機遇,地區掌握」的理念,並在深水埗和元朗兩區推行先導計畫。但願政府的地區發展計畫中,不是只談經濟發展,忽視了支援家庭、職業培訓、環境及文化保育、社區共融這些重要課題及相關配套。每個地區都有堂會、基督教學校和服務機構;以及基督徒工商及專業人士,我們對地區的發展,亦當有「行公義、好憐憫」的行動回應。

  教會當「為這城市求平安」;在關懷貧窮的事工上,亦當以禱告、以聲音和行動表達承擔的誠意。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城市心靈】

【如此我信】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聯會內望】

【職場情景】

【譯經隨筆】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