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事工交流坊(十八)
知己知彼之三


2543 期(2013 年 5 月 19 日)
◎ 有李可陳 ◎ 陳如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上文談論小型堂會在香港仍佔頗高比例的事實,我們必須明白及認知由於人數不多,薄弱的氣氛是青少年事工發展的不利條件。現代人重視感受,青少年常因感覺良好就會全力以赴,從社交媒體文化可以略觀一二。近年在「臉書」(Facebook)常出現因家人面對重大手術,邀請「朋友」以「讚」(Like)表達對病者的祝福。今年四月看到一個小孩手持紙牌,為母親做手術期望十萬個祝福(讚),結果是高達一百二十六萬個「讚」,一週後再瀏覽發現已接近一百三十萬個祝福。我當然知道給與回應的包括所有年齡的人,但社交媒體的威力可見一斑。

  青少年在媒體網絡活躍的羣體是不爭的事實,如何有效運用網絡推展事工及增強聯繫關顧又是一門高深學問。經常聽到教牧、導師在教會聚會中面對青少年使用手機的管理困難,情況值得正視及尋找高水準的處理方式。當主日學、團契、小組進行中,仍有人會在使用手機進行活動,更糟糕的是公然打遊戲機,令有心參與的人長期接受無情的打擊,如果教會缺乏積極認真的探討與思考,未有勇氣宣示清𥇦而持之以恆的原則立場,單靠教牧、導師單打獨鬥式處理這類每週都出現的事件,後果幾乎肯定是矛盾、衝突與撕裂。最近有一位經驗豐富的主日學老師分享,對自己的教學水平及能力十分有信心,不過課堂進行中一位同學經常伏在桌上,學生並非精神不振或課程沈悶,而是用手機與朋友進行聯絡,這正是前線同工及肢體每天面對的考驗。

  請不要期望我在這短文能全面提供有效的管理方法。我的忠告是教會必須願意學習及了解網絡文化,聆聽青少年的訴求,邀請他們一同參與制訂教會聚會進行中使用智能手機約章;我們必須同時正視及檢視教導系統的教材與教導模式,如果青少年「聽不進去」大部分原因是上列結構性困難在作祟,不着手解決問題將會沒完沒了。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破局錦囊】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世說新語】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觀景人生】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