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出和悅之美


2524 期(2013 年 1 月 6 日)
◎ 心靈絮語 ◎ 王芃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銀魚遊過荇藻會有聲音嗎?如果有,便是這種聲音。」是甚麽聲音呢?張曉風說,是法語的聲音。真的嗎?我從書架上取出厚厚的法文耶路撒冷版聖經,翻開《創世紀》一章一節,想像着一尾纖細的銀魚遊過搖曳的荇藻,屏息靜氣,慢慢、輕輕地讀出那一行字:「Au commencement, Dieu créa le ciel et la terre...」,仿佛不敢驚動那遊動的銀魚。別說,還真的有那麽一點銀魚滑過流水的聲音。說來慚愧,這個版本我前陣子剛用過,不過是作為工具書來查考,哪裏想過這裏藏着美妙的聲音呢?

  讀書,還真的要「讀」,才能有味道。如今我們都習慣了盯住熒屏,看得眼睛酸脹,偏偏失去了「讀」出聲來的樂趣。說到自然渾樸之美,漢語毫不遜色。甚麽時候,「漢語能恢復那古琴一般的美麗音色呢?」(張曉風)琴音的特點,是有綿長的餘味,撥動你的心弦,你可以從容地和餘音對話,思緒和琴音一同彙入安靜悠遠的時空之中。好吧,我們試着每天讀上一段,用古琴的音色來讀,讀出那種「莫不靜好」的和悅之美。

  數年前的寒假,《中文聖經和修本》在修訂《哥林多前書》時,特邀幾位教牧同工參與,從講台誦讀的角度為修訂把脈。有時候,修改的文字看上去不錯,可讀出來未必合適,而講台的宣講靠聽,聲音的辨識度和樂感自然不能忽視。漢語的豐富,離不開讀和聽。

  古琴之美,還在於能涵養中和之德。「衆器之中,琴德最優」(嵇康《琴賦》),當你帶着琴音的餘韻來誦讀的時侯,自然會平息心中的浮塵,將心弦調入潔淨平和的狀態,進入與萬物悠遊、與知音相遇的喜樂。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破局錦囊】

【朝鷹珍藏】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世說新語】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聖化工作間】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