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為誰辦學?


2413 期(2010 年 11 月 21 日)
◎ 時事透析 ◎ 蔡志森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面對適齡中學生人口在未來數年將大幅下降,為減少殺校及鼓勵一些受家長歡迎的英中一起參與自願縮班,教育局推動全港十六間開五班的官立名校帶頭參與統一縮班,但受到一些校友代表強烈反對,中西區官中名校英皇書院校友、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在網誌炮轟教局強迫縮班,是剝削無法應付直資名校學費的優秀窮學生的入學機會,直斥是「重大的社會不公義」。

  是否一刀切縮班是一個十分具爭議的問題,因為無論子女能力如何,不少家長都渴望能送子女進名校,現實上家長亦不會投訴子女要跨區往名校上課,以及名校不是小班教學。因此,名校無論在那一區,適齡學生人口如何下降,對它們招生都不會有太大影響,最多不過是由二、三十人爭一個學位,變成十多二十人爭一個。問題是名校不縮班,將有更多學校被殺,因為就算如何小班教學,有些學校亦會連一班學生也收不到,而人數愈少,家長愈擔心,最後也會轉走。

  經過多年的殺校,一些真的在行政管理及教育質素很有問題的學校理應已被淘汰,繼續被殺的其實不一定是辦得很差,因此收不到「好學生」的學校,相反,有些學校是有志服侍一些學科成績較弱的學生,希望能培養學生其他方面的發展,以及建立良好的品格,當更多第三組別學校被殺,這些學生將被逼進入一些只強調學科成績,不想被殺的「好學校」,他們卻因此可能會有更大的挫折感,在學校可能出現更多行為問題,或增加了在十五歲之後主動離校的機會,成為教育制度的犧牲品。

  其實更值得關注的問題是,為甚麼當官立名校縮班,會出現一些無法應付直資名校學費的優秀窮學生被剝削入讀好學校的機會?早期教會學校為不少清貧但有上進心的學生提供了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雖然近年不少基督教名校為了擺脫教育局僵化的干預而轉為直資是可以理解的,問題是一些直資名校為甚麼收那麼貴的學費,令優質教育成為有錢人的專利,將一些清貧學生拒諸門外?

  基督教學校縱然轉為直資,絕對不應該忘記服侍有需要的學生,單單提供少量的獎學金給成績優異的清貧學生是不足夠的,教會學校在資源上應向清貧學生傾斜。

  


【要聞】

【聯會動態】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文林】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問道】

【釋經講道】

【家庭治療室】

【品蘭集】

【女傳道手記】

【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