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和食德


2377 期(2010 年 3 月 14 日)
◎ 黃金歲月 ◎ 昂嘯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民以食為先」,相信這不僅是我們中國先人之灼見,其實放諸四海而皆準。試看看各地各方都有他們的食譜,知名的廚師輩出,各有所長,南北東西、百花齊放,只為了一個「食」字。

  在咱們中華民族,確實是奉行食為先的古訓。友儕相逢酬酢,總愛「有骨落地」,里弄芳鄰慣常互問「食左飯未?」每個人就業職位不分高低,都會說是「搵食」、「搵兩餐」,每戶人家最懼怕的是家無隔宿糧,盛載米糧的器皿都貼上吉利的「常滿」。營營役役都是只求溫飽,說得文雅點是「為稻粱謀」,就是滿足口腹所需,其實也是肚子真是餓不得,所以人生最要緊的是裹腹。

  進一步就不單只是「食務求飽」而是「食不厭精」,就以中國來說也有八大菜系,各有幫派,各有所長。因為各地的氣候不同、產品各異,烹調多姿多采,真是難分軒輊,慣常性也好,嘗新也好,那就各適其式,或說各阿所好。

  從簡單起碼又必需的養生飲食,在各地的人們細意鑽研成了飲食文化,還繼續在追求口腹之慾。近年來卻傳來惡信,從鋪天蓋地整個世界,都是經過精心的科研,得來的結果,發現許許多多以往人們吃用的東西,飛的、潛的、動物、植物、連稻麥五穀、還有帶給人們的五味,凡是往昔可以入口的葷素,都被人驗出有問題。新聞的報道差不多天天有,消費者委員會常作出的宣布,有人證物證,發表的都是些專門人士,有慢性的、有急性的,呼籲人小心。

  可是又有非常矛盾的現象,大家知道病從口入,這麼多有問題的食物進入體內,效果是對生命有影響的。偏偏現今的世代,人的壽命愈來愈長,如今老人問題最少成了香港的困擾,怎麼辦?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文林】

【童話人間】

【問道】

【品蘭集】

【女傳道手記】

【聯會新會堂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