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一,由我開始


2370 期(2010 年 1 月 24 日)
◎ 教會之聲 ◎ 蒲錦昌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每年的一月十八至二十五日是基督徒合一祈禱週,今年的一月二十四日則是祈禱週內的合一主日,許多教會都會藉此主日重申合一的精神,鼓勵教會間的接觸與團契,盼望大家加強聯繫與合作。但是,怎麼讓合一精神進入日常生活而不是像牛郎織女般每年相會一次呢?

  

1. 個人方面:

  與世界各地的教會相比,香港教會的歷史其實十分短,香港人更缺乏歷史的意識,對自己所屬教會的來源、歷史與變化不甚了了,只要教會提供自己所需要的牧養,那就已經心滿意足了。但是,如果任何信徒願意多認識自己的信仰傳統,追求靈命的成長,期盼教會的合一,那麼,只要花點時間閱讀自己教會的刊物,請教一下教牧同工或教會內的長輩,在基督教書室找找相關的書籍,這樣他/她已可能走出自己信仰視野的局限,開拓更寬闊的眼光。

  進一步來說,我們在生活裡往往有不少機會接觸其他宗派的信徒,只要肯虛心聆聽而不是採取排斥的態度,自然能夠從他人身上了解基督信仰的豐富。參加一下別宗派的崇拜,體會一下不同靈性生活的表達與實踐,也可豐富自己的屬靈生命。如果是教牧同工的話,更不應對教會歷史與發展一無所知,對其他宗派的情況一點也不了解,彷彿與自己無關,因為「教會」的定義也會受你的思維、信仰與見識的影響。

  

2. 堂會方面:

  至於身處社區的堂會,很可能會發現在自己周圍,也有不少教會的存在。他們都有各自的歷史、故事、信仰傳統和表達方式。除了很多地區都有的教牧同工祈禱會,可否舉辦聯合性的聚會,邀請別會同工擔任特別崇拜的講員,任教主日學的教會歷史與傳統課程等?人與人之間接觸多了,自然會產生聯繫與信任。有些教會也容許別會信徒同領聖餐,別會教牧同工也可在聖餐中一同主禮,這樣表達合一的精神就更具體了。世界各地有不少地方堂會甚至聯合一起開設新堂或合併成一個新的堂會,使資源更有效的運用,實在是件美事。這樣的合一就變成了平日生活的一部分,而不再是例外的經驗了。

  

3. 宗派方面:

  香港的宗派教會有些是與自己傳統信仰相近或相同的,只因種種原因,成了不同體系的教會。既然是同宗或近宗,是否可尋求更深層次的關係呢?過去,香港也有同宗聯合的成功例子,其他地方的教會就有更多同宗或不同宗派合一的例子可供參考。只要大家不從自身的利害出發,而從信仰的角度思考,合一肯定比我們想像中要容易得多。就算是教義上的差異,其實不少時候也受語言、文化和表達方式的影響,如果肯花時間去談,距離往往比想像中要接近。如果希望教會合一有所進展,大可像其他地方的教會一樣,在宗派內成立一個正式的小組或委員會,與其他宗派相對應的小組或委員會對談,日久必定收效。這樣做既可增強雙方的認識和了解,取別人之長補自己之短,又可建立主內的團契,互相守望,一同為教會合一而努力。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若要合一有成果,今天我們便得下功夫。未來的教會怎樣,大概就要看我們今天播下的是甚麼種子了。

蒲錦昌(基督教協進會總幹事)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文林】

【童話人間】

【三人行】

【問道】

【品蘭集】

【靈修果園】

【青蔥校園】

【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