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華會督參加抗日救災工作


2361 期(2009 年 11 月 22 日)
◎ 教會今昔 ◎ 浩然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何明華(Ronald Ower Hall)是香港聖公會第七位的會督(Bishop),亦即當年中華聖公會華南教區第七任的主教。華南教區是包括廣東、廣西、雲南及貴州等四個省份,所以他處理的教會事務是相當龐大,人事也是非常複雜。尤其是日本於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發動蘆溝橋事變以後,中國國共兩黨和談合作,實行全面對日抗戰。當日本自東北南下進攻的時候,沿海戰區各地人口不斷向內陸和西南各省疏散,不少難民亦湧至香港避難,由於香港是英國的殖民地,英日雙方尚未交戰,香港仍是一個太平的地方,因此國內有不少機關和教會組織的總部都遷撤來港,於是香港便成了中國抗戰的後勤基地,全城反日情緒至為高漲(見上圖)。

  香港在抗日戰爭初期,教會和各組織,先後有香港難童工讀院、粵港基督教國難會籌賑會、基督教華南浸信會賑災會、基督教華南戰時兒童教養會的成立。據載何明華會督便是香港難童工讀院董事;基督教華南戰時兒童教養會七人主席的成員,積極參加本地籌款賑濟的工作。所以當香港中華歌詠團於一九三八年八月二十七日在香港大學禮堂舉行「中國音樂演唱會」,何明華會督是義不容辭的擔任名譽會長(見下圖)。

  以何明華會督的地位,和他忠誠熱心在港參加抗日的組織,由於他職任中華聖公會華南教區的主教,他必須兼顧廣東、廣西、雲南及貴州各地教會的事務,在當年的國民政府亦甚得人望,備受尊重。在抗日期間的新生活運動促進會的組織,其中傷兵之友社總社組織最為龐大,有分社一百零四處,直屬服務隊有五十四隊。在總社理事的名單中有:孔祥熙、蔣宋美齡、葉楚傖、何應欽、張群、陳立夫、朱家驊、王寵惠、張嘉璈、谷正綱、陳誠、劉峙、孫宋慶齡、孔宋靄齡、馮李德全、何王文湘、馬沈慧蓮(按為香港聖公會聖馬利亞堂會友馬沈慧芙的姊姊)、陳祥、張伯苓、唐心如、徐堪、王秉鈞、彭學沛、李奎安、盧作孚、吳國楨、康澤、陳心銘、王文山、余琪、金寶善、盧致德、葉實之、張靄真、潘小萼、陳益三、吳鐵城、于斌、何明華、艾德敷、黃仁霖、徐威廉、章楚等四十三人。在這四十三人中不少已是四川國民政府頂尖的政要人物,擁有實權和社會威望。而何明華會督以一介傳道人的身分,竟能獲任崇高的地位,必定有他過人之處,深受政府高層人士的尊敬和器重,在香港教會史上是難得一遇的領袖,更是香港教會的光榮。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文林】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三人行】

【問道】

【品蘭集】

【女傳道手記】

【青蔥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