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與理解


2352 期(2009 年 9 月 20 日)
◎ 問道 ◎ 許立中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教會組團參觀馬灣方舟館,規模的確龐大,展品也很多采多姿,令人歎為觀止,只是我對人類歷史上是否真的有其事,心中仍存疑。基督徒是否要完全相信舊約聖經中的所有記載,視這些故事為歷史事實,才可以信仰上帝?

  

  這是個很奇怪的問題。不是嗎?你需要知道多少你父親的過去,才能夠確定他實在就是你的生父?答案當然是無論你知道多少有關他的過去,你都無法確定他實在就是你的生父。

  你要甚麼證據呢?「你皺起眉頭來就跟你爸一模一樣」嗎?就是出世紙,也只不過是一份法律文件,父親的名字是由父母填報上去的。純粹討論,無意冒犯:你又怎麼知道在申報的過程中沒有其他的隱情,以致那被呈報上去的其實並不是你的生父?最近就有人無意中驗血,才發現自己可能在留產所的時候被錯調了。當然,我們現在有先進的DNA測試,去確定你們之間是否存在血緣關係。但你又見過幾多人要求進行DNA測試,才肯承認自己的父親?實情是,親情從來就並非來自科學鑑證;而就是證據確鑿,也並不會令一段關係立時親情洋溢起來。

  反過來說,基督徒作為傳福音者,往往引經據典地提出一大堆所謂理性的論證,去試圖說服人接納上主的存在。可惜這往往亦被證明是徒勞無功的。因為首先,在理性的層面,並沒有任何超級的論據,可以絕對地證明上主的存在。朝生暮死的野菌怎麼知道黃昏與黑夜?夏天的昆蟲怎麼能夠證明冰雪?陶瓷怎麼證明造它的陶匠?人怎麼能夠知道─更不要說證明─自己存在以前世界的起源?難怪在我們看來那麼強而有力的證據面前,對方卻往往表現得無動於衷了。

  再說,歷史是一去不返的。一切的證據,都只能夠是間接的指向,而不可能在實驗室裡被重複。因此,任何的歷史博物館規模再龐大、展品再豐富,都無法抹去我們心中的一點存疑:事情真是這樣發生嗎?每一刻世界發生那麼多的事情,為何有些被記了下來,有些卻彷彿從來就沒有發生過?而一件事往往有「羅生門」那麼多個觀點與說法,為甚麼唯獨就是這個版本被存留了下來?這些被記下的歷史,又要向後來的人傳遞一個怎樣的信息?

  從這個角度來看,也不單只是聖經,任何一個國家的歷史,都不僅僅是客觀的記載和陳述,而必然亦在傳遞著一個歷史的「意義」,好使後人能夠從中吸取有關的道理和教訓。當然,歷史學者有責任去發掘和考究歷史資料的真確性,甚至看看是否可以湊出一幅不一樣但同樣合理的圖畫。但一切的研究,都離不開那最始初的記錄和文本,而我們不一定能夠以今天的思維方式,去理解幾千年前的語言文化和敘事方式。這是不少現代人批判古老宗教時容易犯的毛病。

  倘若我們不從較狹窄的科學理性去理解信仰,那麼人信仰上主,就從來很少是因為他們完全相信舊約聖經中的所有記載。畢竟在馬丁路德將聖經普及化之前,一般人根本無從自行查考聖經,更遑論要證實當中一切的記載了。反倒如使徒保羅所言,「上主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顯明在人心裡;因為上主已經給他們顯明。自從造天地以來,上主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羅一19-20)

  信仰並不反對理解。只是有時,我們也只能在信仰中尋求理解。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文林】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三人行】

【問道】

【品蘭集】

【靈修果園】

【窩貼家庭】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