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基督教協進會在金融海嘯中的呼籲


2314 期(2008 年 12 月 28 日)
◎ 文林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金融海嘯讓我們清楚看到,全球化潛伏的風險和危機遠遠超出我們的理解、預期和控制。由次按問題引發起對全球金融體系的衝擊,其成因及過程仍是真相未明,然而卻再次提醒我們,全球一體化同時也是風險的全球化:由幾年前的沙士疫症,以至近年問題頻生的食品安全、氣候變暖的惡化,以至是次的金融海嘯,正正告訴我們,現代社會所產生的風險出現周期已大為縮短,其造成的嚴重破壞,更是超出了已有的預檢和控制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其影響乃是全球性的,因而沒有人能獨善其身,也不能單靠鼓吹個人的努力或自強不息就可以面對和化解其自身困境。

  香港過往致力集中發展高增值的金融業,不重視工業及本土經濟發展,政策上也不鼓勵多元化的經濟活動,相反地為了追逐「紐倫港」的金融夢,卻不知不覺染上短視和急功近利的惡習,為了在最短時間獲取最大的回報,放縱市場上各種掠奪性的投資策略,放任及助長貪婪;然而也正是這種投機心態的「賭場資本主義」(casino capitalism)導致是次金融災難,把世界推向經濟崩潰的邊緣。不幸的是,儘管社會上的邊緣弱勢群體對於造成金融危機談不上有任何責任,然而在經濟順境時,他們已是全球貧富兩極化的犧牲品,而在是次危機出現後,這些人又是在生活及生計上最受到影響的一群。

  正如普世教會協會就是次事件提醒我們:「公義才是事件的核心」。面對全球化的金融海嘯的災難,我們是時候停下來,反思及重新建立重要的基礎價值,提倡彼此守望的社群精神、組織相互支持的社區網絡,和促使全民性的風險分擔,才是應對風險全球化和建立可持續發展社會的基本方向。因此,我們有以下的呼籲:

  政府不應再側重及迷信不斷高增值的行業,而是積極地轉向以支持多元而踏實的經濟發展為基本方針,協助建立互助互惠的經濟體系,政策上則是面向地區的不同需要,對生態及社群負責的可持續性本土經濟,也應加以鼓勵,不宜多加規管,以釋放民間潛藏的豐富智慧及能量。在社會政策方面,政府應致力改善現有的社會福利及保障制度,尤其是面對風險社會的壓力下,全民性風險分擔──而非個體自行承擔──的制度,才是保持市民信心的基本支點。

  商業機構儘管在是次金融海嘯中承受了不少壓力和損失,然而在考慮解決方案時,應與員工進行溝通及磋商,以共渡時艱的精神一起面對困難,在不得已的情況,才以裁員作最後考慮,對於有盈利的機構,尤其如是。對於是次事件的主角──銀行高層,應主動承擔因風險及危機處理不善和決策錯誤的責任及後果,不應諉過於前線員工,相反地應與涉事苦主通力合作,解決問題。此外,公共事業應面向作為持份者的社會大眾,盡上其企業社會責任,不應在這時刻提出加價。

  市民面對金融海嘯的衝擊時,不應只視之為個人能否逆境自強的問題,而是需要反省個人生命的價值及優次,特別是強化家庭的首要性,因為家庭才是建立與維繫社會和面對困境的重要支柱。政府有責任推行各種可行的救助方案及各項支援社群和家庭的措施,然而我們也應積極面向及投入所屬的社群,建立鄰居守望相助的地區網絡,特別是經濟受較少影響的市民,不要減少對有關人士及服務的捐獻,以支援處於社會邊緣的弱勢群體。

  教會是一群帶著上主恩典而活在盼望中的子民,是無論在甚麼境況都可以知足,知道怎樣過貧困與富裕生活的人(腓四11-12),所以在面對金融海嘯時,要處變不驚,與基督一起跟在危機中失去信心而活於集體恐慌中的市民同行。作為上主在地上的管家和時代的先知,教會除了對於有經濟困難的人盡力施與援手外,教會也應繼續批判社會上不公義的事情及制度,及鼓勵信徒以促進公義與和平的精神,積極參與公眾事務及政策的制定,和推動企業承擔更大的企業社會責任及問責性,以確保所有人的尊嚴受到重視,和自然環境得以可持續的發展,來抗拒現在與未來風險社會所帶來的災禍。

  我們祈求上主,堅固每一位香港市民的心志,勇敢地面對金融海嘯的衝擊;也祈願政府、企業、民間組織和教會能和衷共濟,一起化解風險全球化下的金融危機;更祈盼所有人都為建立一個促進公義與豐盛生命為願景的可持續社會而同心努力。阿們!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文林】

【品蘭集】

【女傳道手記】

【與大師對話】

【過渡人生】

【書中有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