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歷史不衰之謎


2291 期(2008 年 7 月 20 日)
◎ 息息相關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商業一台廣播劇《十八樓C座》踏入第四十個年頭,一眾演員及台長都異口同聲說,節目精神是為民喉舌。但為民喉舌的節目不止一個,為何只有《十八樓C座》歷久不衰?秘訣原來是和諧。」

《明報》11.7.2008

  

  商台廣播劇《十八樓C座》是香港廣播業的奇葩,四十年如一日屹立不倒,以嬉笑怒罵的方式諷刺時弊,由一九六八年一直做到二零零八年,其間香港社會已經翻天覆地,政經和社會型態都起了巨大的變化。

  六七年香港暴動期間,商台有一個頗受歡迎的時事節目叫做《欲罷不能》,由當時著名播音員林彬主持。同年八月,林彬偕其堂弟林光海在上班途中,於九龍窩打老道山被暴徒投擲燃燒彈活生生的燒死。幾個月後商台推出另外一個廣播劇並起名「十八樓C座」(據聞林彬先生生前是住在窩山某大廈的十八樓C座),取其街坊小市民的感覺,結果一做就是四十年,由殖民時期做到今天回歸祖國的特區時代。

  節目如此長壽,實叫人始料不及。同期受歡迎的節目如《一曲寄心聲》、《午夜怪談》、《天空小說》等等都已結束多年。何詠琴姐姐、尹芳玲、鄭康桂、楊廣培等星光熠熠的播音員,亦早已消聲匿跡,只剩下《十八樓C座》獨樹一幟,可謂一個值得深究的奇蹟。

  四十年了,香港許多值得懷念的事物都消失了。海運大廈的巴西咖啡、黃泥涌道的傳達書屋、中國學生周報,以至兒童樂園、碧麗宮戲院、突破雜誌等等。許多人都說長江後浪推前浪,舊的不去,新的又怎會來?但偏偏我們只是把舊的揚棄,新的又不見得如何好。就如今天許多教會再沒有唱舊的詩歌,只有仿似呢喃的「詩歌」在充斥著。

  一齣《十八樓C座》上演四十年之久而不衰,當事人很謙虛的說原因只有兩個,第一是為民喉舌,第二就是和諧的團隊精神。為民喉舌的意思就是急市民所急,從市民大眾的角度出發,道出他們的心聲。楊牧谷牧師曾經指出,許多被時代淘汰的媒介不是因為經費或資源,而是脫離了群眾,信息枯竭而致謝幕。但更加重要的原因是團隊和諧,人事關係和權力鬥爭往往令一個媒體元氣大傷;社會如是,教會或教會機構也如是,內傷和內耗往往是致命傷。

  中午十二時半,扭開收音機,《十八樓C座》每天與你見面。周老闆、拉表叔、無牙三姑、鬍鬚仔,雖然是很out(老套)的名字,但只要其精神仍健在,為升斗小民發聲,始終會屹立下去。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品蘭集】

【女傳道手記】

【窩貼家庭】

【與大師對話】

【過渡人生】

【游離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