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偶像崇拜


2282 期(2008 年 5 月 18 日)
◎ 窩貼家庭 ◎ 尹寶珍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青少年崇像崇拜是一個相當普遍的現象,楊麗娟的狂迷事件固然令人慨嘆,早前藝人照片風波的震盪相信大家仍然記憶猶新。家長關注偶像崇拜現象十分自然,但切忌採取極端的做法,掌握多一點相關知識,將有助促進親子關係及彼此之間的互動。

  事實上,崇拜偶像不一定是壞事。城市大學岳曉東博士的相關專題研究就曾經指出,青少年偶像崇拜具有一定程度的投射及補償作用;而偶像崇拜的認同作用,可以給人樹立生活榜樣,產生無窮幻想及生活激情,其中帶來極大的推動力量可以成為個人成長的養分。當然,盲目將偶像浪漫化及絕對化可能會帶來負面影響,迷戀偶像過了頭會令人變得暈頭暈腦,自我成效感較低、社交焦慮愈高,社群生活基礎亦會受到影響。

  偶像崇拜既然是青少年成長階段的必經過程,聰明的家長可會考慮善用偶像崇拜的能量,引導孩子朝向正面成長?

  今期「窩貼家庭」吳思源先生選擇主動出擊,他以過來人的身分跟兒子大談自己年輕時代追捧運動員偶像的經驗,肯定年輕人崇拜偶像是正常不過的事。父親接納的態度頗能引起兒子的共鳴,從而令兒子樂於分享內心對於相關主題的看法,這是十分高明的做法。父親娓娓道出自己因著追逐體壇明星的資訊而練就出一手好文章,不但教人莞爾,更突顯處理得宜可將年青人崇拜偶像的能量化為正面成長的元素。

  Hans 的回應代表著新生一代學生的理智及懂事,他們懂得選擇形象較佳的明星偶像,「當看見偶像做出一些不對的行為時,我們並不一定會盲目支持,反而是表達對他們的失望,甚至會放棄偶像,找尋他們心目中更佳的人來代替。」這樣理性的反應是可喜的。至於有言論批評現今年輕人選擇偶像的品味不及上一代,年輕人提出異議亦是可以理解的。孩子成長的環境長期以來由商業娛樂機構及媒體主導,他們欣賞的偶像也只能在明星藝人當中挑選,這又可以怪誰?

  歸根結柢,為孩子提供一個多元健康的成長環境,給與足夠指導是家長的責任。以下列舉一些給大家的建議,希望可以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保持冷靜理性:首先家長自己需要保持理性,責罵批評只會惹起子女的 反感,無助雙方溝通及彼此了解。嘗試認識年輕人的喜好,以坦誠開放的態度對話,才能注意孩子的想法是否有偏差。

  選擇偶像多元化:鼓勵孩子多閱讀人物傳記,從不同界別、文化、民族人物當中尋找欣賞對象,學習從不同偶像身上吸收有助個人成長的元素。

  深入認識偶像內涵:除了欣賞偶像的容貌、形象或才藝之外,亦可鼓勵留意崇拜對象的成長經歷和其刻苦成功的過程,讓偶像的優點成為自己學習認同的重點。

  培養批判思考及正確價值觀:多留意社會時事,借助機會跟孩子討論媒體的報道,建立明辨對錯的是非觀念。

  適可而止:家長在平日當明確表明自己對孩子的期望,例如追逐偶像亦需兼顧平衡,應以不影響正常生活和學習為大原則。

  節制開支:香港屬於高度商業化的資本主義社會,明星偶像產品層出不窮,盲目追捧實屬不智;家長應鼓勵子女在求學階段保持儉樸生活,花費在偶像商品上的開支亦應有所節制。

  拓展資訊及視野:本地媒體的資訊向來偏重地區關注及興趣,家長宜鼓勵孩子透過互聯網、有線電視頻道、外地報刊雜誌等設施,多接觸國際新聞及世界傑出人物的資訊,從而幫助青少年建立更廣闊的視野及提升挑選偶像的品味。

  延伸閱讀:讀者若對青少年偶像崇拜問題有進深的認識,可以參考岳曉東博士著《追星與粉絲—青少年偶像崇拜探析》一書,該書由香港城市理工大學於2007年出版。

 

尹寶珍(維護家庭基金事工經理,註冊社工)


Hans:

  桌上的照片,是二零零一年七月爸媽帶你和弟弟到英國曼徹斯特奧脫福球埸拍攝的照片,當時你和弟弟年紀還小,但很捧曼聯的場,而且最喜歡碧咸,所以知道爸爸有機會到英國開會,便嚷著一起去奧脫福球埸看看。

  你現時仍喜歡碧咸嗎?大概仍有點罷,但又也許已經冷淡了不少。二零零三年夏天皇馬來港,你也嚷著和弟弟到大球場觀看碧咸練球。你也曾投過稿到足球雜誌,寫出你對曼聯和碧咸的心聲。這分狂熱回想起來是珍貴的,也是挺可愛的。

  爸爸年幼時也曾以足球員為偶像,張子岱啦,張子慧啦,仇志強啦,胡國雄啦,都是我所熱愛和擁戴的。我最喜歡剪下報章體育版的新聞和照片,將它們儲存起來,甚至剪貼在冊子上。唸中二、三時,每逢星期六就跑到報攤搶購《星島體育》,回家後急不及待的把它詳細閱讀,甚至一字不漏。爸爸現在寫得一手不錯的中文,就是拜年輕時狂啃報紙有關。及後電視台有摔角比賽,馬蘭奴和李雲也曾一度是我的偶像,還記得我曾偕同學到街邊的士多買過他們的相片哩。

  你們現在有容祖兒、薜凱琪、江若琳、周杰倫;我們那個時代也有陳秋霞、陳美齡和美國的木匠樂隊、麵包樂隊等。早幾個月前無線播出許冠傑特輯,你問這個是何許人,為甚麼總是戴帽子,他就是七十年代瘋魔一時的阿SAM,他比現在任何一位本地男歌手更出神入化哩。

  你曾問我可會反對年輕人有偶像,坦白說我不會反對。偶像是人理想的投射,你熱愛一個人,球星也好,歌星也好,作家也好,政治家也好(如馬英九),總是在她/他身上找尋一些自己嚮往的東西。最重要是自己一定要有成長,一定要有進步,過程之中總有一點點的癡纏和過火,只要不太過分,到底是年輕人的權利罷。

  我又想聽聽你的看法,可以告訴一下爸爸嗎?

  

爸爸

  


親愛的爸爸:

  看到桌上的照片,令我回憶那次到英國的旅程,實在恨不得再去一次,那時雖然年紀還小,但到現在那次旅程的印象依然深刻。現在碧咸轉到美國踢球,已不能在電視上再看見他。但是,曼聯足球隊的新一代依然教我著迷,例如:維斯、基斯坦奴這些球星依然吸引著我,以及不少青少年,你有沒有聽聞過這些名字?

  「青少年應否崇拜偶像」也許是一個「老土」的話題,但今天依然令不少家長為之煩腦,他們為子女崇拜偶像而擔心,怕子女會荒廢學業,更多家長則擔心子女會學習偶像的壞行為,例如報章雜誌經常拍到藝人吸煙等不良行為,害怕兒女會仿效偶像的行為。

  我認為家長們擔心是正常的,但卻不要過分憂慮。雖然年輕人崇拜偶像會有瘋狂的時候。但大部分亦懂得理性分析,例如選擇形象較佳的明星,縱使年輕人確會把偶像想得比較「美好」,但當他們看見偶像做出一些不對的行為時,並不一定會盲目支持,反而是表達他們的失望,甚至會放棄偶像,找尋他們心目中更佳的人來代替。

  有人認為以往的人大多以偉人作為偶像,例如一些政治家、作家,現代的年輕人喜歡歌星、球星,並認為現代年輕人文化水平低。我認為現代年輕人在現有環境下長大,以藝人作偶像無可厚非,現在很多年輕人每天都看電視、上網,接觸最多的自然是明星,我覺得年輕人只要在偶像身上找到值得欣賞的地方,喜歡誰也沒有大問題,始終這是自己的選擇。

  你又怎樣看?有空回覆吧!

  

兒子 上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文林】

【品蘭集】

【靈修果園】

【窩貼家庭】

【與大師對話】

【過渡人生】

【放眼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