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三弊


2189 期(2006 年 8 月 6 日)
◎ 真情真性 ◎ 朱小海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跟一位女性朋友聊天,談到教仔問題,不期然提到去年《BB保你大》(Supper Nanny)的教仔招數。我大讚之時,朋友突然說:「可是我兒子沒那麼頑皮,用不著那麼嚴格管教。」然而,我朋友四歲的兒子其實頗多問題。

  於是我好言相勸,告訴她預防勝於治療,不能等到孩子變得頑皮才開始管教,以她心軟的個性,到時一定拿他沒辦法。

  事後頗有感觸。我留意到現代慈母有三種盲點。第一,對子女的缺點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有時候看見一些頑皮的小孩子,到處「擾民」,但他們的母親卻可以「從容不迫」、「處變不驚」,甚至還膽敢說出「我兒子很活潑啊」之類的話。有一次看見一位母親餧女兒吃飯,女兒這個不吃那個不吃,擾攘了一陣子,終於有一樣東西女兒願意吃,然後這位母親心滿意足的說:「你看,我女兒多聽話!」我瞠目結舌,因為我只看見一個很聽話的母親。

  第二,承認子女頑皮,但認為問題不嚴重,待長大了就會自自然然變好。「大大就會乖,大個自然就識諗」,是個傳統的教仔迷思。頑皮卻不管教,憑甚麼會自動變好而不是變本加厲?這不是有違認知發展嗎?不過,我們的確又看見不少頑皮的孩子長大了變乖,這又如何解釋呢?其實這通常是出現了家教以外如良好的學校教育之類的變數。然而,負責任的父母不應該存著這種「等運到」的心態,因為這種變數不一定會出現。於是我們經常看到父母和學校互相指摘對方沒有教好子女的場面。「養不教,父(母)之過;教不善,師之惰。」雙方都有責任,但父母一環更加基本。

  第三,承認問題嚴重,但心太軟,不忍心看見子女受罰(不一定是體罰啊)。這是標準的婦人之仁,是一種短視、因小失大的心態。管教(賞善罰惡)彷彿是一件很殘忍的事,但管教實在是一種忍一時長治久安,忍不住後患無窮的事情。有效的管教方法,「鬥爭期」其實不長,卻讓子女免去許多的情緒、紀律問題,將來較大機會得到一個成功喜樂的人生。反之,子女雖然免去一時的懲罰,卻可以長期在吵吵鬧鬧、情緒失控中度日。這樣對自己、對父母來說,都是一種折磨!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雲彩見證】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交流點】

【未圓語絲】

【太太你好】

【天國透視鏡】

【大雀鳥小雀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