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道迦南書院的罷課風波轟動本港教育界,也令人關注我們年輕一代的價值觀,當然,部分傳媒的處理手法太偏幫在事件中被開除的學生,把他描寫成學生心目中的英雄,卻甚少分析本港學生的學習和行為問題。
整場風波因一名學生被學校開除,觸發八十名學生哀求校長改變主意,場面似乎令人感動。但試想,學校開除學生不是校長一人可決定,必然有一定的程序。學生被逐,通常是因為屢犯校規,而且犯錯相當嚴重,校方迫不得已才行出最後一步。開除學籍並非事主所言,別的同學收校方警告信多過自己都「冇事」這麼簡單。他應明白,犯校規不是理所當然,做錯事就要承擔責任。
至於一眾為該學生求情,甚至跪地叩頭的同學們,同樣要明白這個道理,即使大家交情不錯,也應冷靜考慮對方是否罪有應得。一味姑息,不予懲處,犯罪者就會自覺地改過自新嗎?不是沒有可能,但是可能性很低。況且校方為該學生寫推薦信轉校,總算給予學生一條出路,讓其藉此重新振作、改善學習的態度。
經過今次事件,希望年輕一代能珍惜學習機會;成年一輩關心下一代之餘,也應灌輸正確價值觀;而傳媒方面應客觀報道事實真相。筆者盼望文章刊登時,事件已告一段落。
駱慧(香港基督徒新聞從業員團契)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
【每週新書】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家教會】
【牧養全攻略】
【作兒女的父親】
【交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