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哪裡來?我往哪裡去?


2071 期(2004 年 5 月 2 日)
◎ 文林 ◎ 吳加里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我是誰?我自哪裡來?我往哪裡去?

  這些永恆的哲學問題正好開始我們的探索,藝術和基督教的誤會:「美麗」的誤會。究竟基督徒怎樣看待藝術?藝術在現在的語言上,包括了許多意義,大致上可分為:視覺藝術(Visual Arts)、聽覺藝術(Audio Arts)、表演藝術(Performance Arts)、媒體藝術(Media Arts)等。教會在看待藝術可用不同的態度:藝術在宣教、藝術在敬拜、藝術在靈修、藝術在教導、藝術在慶典等。從職業來看,基督徒可以從事藝術創作、藝術教育、藝術行政、藝術評論等工作。從神學的角度:創造神學、救恩神學、教牧學等。從實際運作上,文字工作、影視工作、教會歷史和管理上、教堂的維護和重建、設立和分拆都與視覺藝術拉上了密切的關係。

  可惜的是,華人教會還沒有認真的思考這個問題,便急速地進行例如教堂重建、出版書報、拍攝電視等工作,研究這個問題對教會參與文化的建設是刻不容緩的。

  我們香港教會,從來沒有辦過基督教的美術課程,就是一個實在的缺陷。許多年前比較認真辦過的蔡啟仁先生,近年的何崇謙博士、盧壹麟先生都是力將,希望打破這個靜態的現象。

  在西方更正教受一些保守的神學家,如十九世紀Charles Hodge錯誤地以為:「神學的目的是提供資料、增進知識(清晰的觀念和條理分明的命題),而不是取悅於人(如畫家、詩人所作的)。」如梁永泰博士說過我們是「聽」道,不是看影視悟道的。但感謝主,後期受許多大師反對,如George Lindbeck, Paul Tillich, John Cobb, Jr., March C. Taylor 等。都認為藝術可幫助神學的研究。於是我們現在提出藝術在神學教育中反抗的聲音較少。

  我們華人社會一向重視美術的文化,美與善(宗教)結合得十分緊密。我們必需慨歎忽略視覺藝術對教會的沈重影響,至今不滅是與神學院的教育有關。有哪間香港的神學院把美術或傳理學定為有學分的專修課程?但《聖經》看美術的才幹是神的恩賜是「宣教」的目的,在出埃及記的比撒列及亞何利亞伯就是「美術宣教士。」

  基督教如果不果敢地參與文化的建設,教會如果只退讓,「藝術」便無關心的需要了。我們從事美術(Fine Arts),是在創造,是體驗「似」造物主的本性,因此是自然的人性美善的事。人類,根據創世記的歷史,是因為犯罪,離開了神創造美的根本旨意,偏行己路,而遭受死的咒詛,世界成為一個歪曲的世界。不是嗎?連我們認為單純的香港中學生,近日都在校園裡弄出震驚社會的欺侮同學和教師的暴力事件。為甚麼我們基督徒教師不帶領學生美化校園,把對暴力欺侮同學的行為轉導為例如畫壁畫,欣賞藝術的優美生活?這是談到學校美術教育和輔導學方面合作的實施方面。各基督教校長、輔導師和教師可參考研究藝術的教育功能。

  藝術創作的題材可取於現實的世界,有善也有惡。藉藝術創作,我們顯示神的恩典,這不單是世俗的福氣、名利和康泰。恩典是人生有意義、有盼望、有目標。基督徒的藝術家是喜樂的,是樂觀的,雖然處境不利發展,仍然緊緊地倚靠神。恩典是三一神:父、子、聖靈那永恆的捨己的愛。

  我在加拿大修讀藝術時,記得恩師Mrs. S. Butler誨我藝術是秩序的重整。由此點我們建構了基督教的美學:藝術創作使人經驗三一真神在世上所施行的恩典。另一方面,藝術的創作,是反映創造者的智慧。梵谷和高更都用畫來批判工業社會,強迫人過著只求物質、忽視情緒健康、靈性修養的指控,不也是今天我們社會應該謙遜地觀賞的作品嗎?

  作為基督徒藝術家要有三方面的操練:(一)藝術技巧和理論,受正統的美術教育;(二)信仰生活的訓練,受正統的宗教教育;(三)實際結合於生活的實習操練,在宣教工場上的經驗。

  何謂「基督教藝術」?對我來說,是基督徒藝術家奉獻給神的作品,是榮耀神的獻禮。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作兒女的父親】

【交流點】

【才德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