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善待、寬容~談生命教育


2059 期(2004 年 2 月 8 日)
◎ 教會之聲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美國首富洛克菲勒晚年接受記者的訪問,被問及他給予子孫留下如此巨額的財富,心中是否感到自豪?

  洛克菲勒想了一想,很嚴肅的回答說:「再多十倍的財富也及不上哈伯德的那三封 信。」

  哈伯德的這三封信,原來就是一個世紀前出版的三本小書:《致加西亞的信》、《善待萬物》和《快樂的距離》。哈伯德原來是美國一位不見經傳的小出版商,但他寫的這三本薄薄的書,卻因為深邃而細緻的觸及人生,啟迪了無數讀者對生命的熱愛和想像,從而一舉而成為世界級的暢銷書。

生命教育的三大範疇

  近年流行講「生命教育」。究竟甚麼是生命教育呢?生命教育又應該在那裡進行?在學校?在家庭?在教會?生命教育是否需要一套完整的課程?它的範疇和宗旨又是甚麼?這都是必須思考和回答的問題。

  哈伯德寫的那三封信,剛好概括了生命教育的三大範疇:《致加西亞的信》講的是誠信,是對人生使命、工作使命的承擔,這是關於人生抱負的探討;《善待萬物》顧名思義講的是善待,是人對萬事萬物的態度,這是關於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探討;第三封 信《快樂的距離》講的是寬容,是在人生順逆不同際遇中尋找心靈的平衡與和諧,這是關於人生修養、心靈素質的探討。

結合生活處境

  簡單來說,生命教育的三大重點是:人生的抱負、人生的價值,和人生的修養。借用使徒保羅在提摩太後書的說法,是關於人生那美好的仗、那當跑的路,和那當守的道。從事生命教育的人,必須在這三大範疇中有認真的思考,先建立自己的觀點(聖經的、神學的、文化傳統的),才可以引發討論,與學生一起探索。

  再者,生命教育必須結合具體的生活處境,刺激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反思,蒸溜出人生的智慧。曾經讀過一本很有意思的書,叫Making The Most Of Your Child掇 Teachable Moments(可譯作:好好把握每個教導孩子的時機),裡面提到日常生活中的許多情景、片段,例如旅遊、生日、搬家、疾病、意外、死亡、成敗等,都可以利用來啟導孩子,讓他們有所領悟和學習。所以,生命教育是處境性 、生活他的。

小結

  耶穌基督在世上只有短短三十多年,與門徒一起的時間更短,但綜觀他的言行生活,與門徒起居飲食共事,其實是活生生的「生命教育」,幫助門徒學習如何做人,如何活出信仰的召命。今天我們談生命教育,也當向耶穌的榜樣學習啊。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雲彩見證】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作兒女的父親】

【交流點】

【才德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