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概念開始


2042 期(2003 年 10 月 12 日)
◎ 息息相關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今年是連續第三年由美英科學家奪得諾貝爾醫學獎。得獎的七十四歲美國科學家勞特布稱,他是在三十多年前開始構思現時人所共知的磁力共振(MRI)概念,自此MRI便成了他生命的一部份。」

  《蘋果日報》7.10.2003

  馬丁路德.金博士有句名言:「我有一個夢。」其實重要的不是有沒有夢,而是夢作為願景有否化為生活的動力,最終把它兌現出來。

  磁力共振掃描機(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canner)近年為醫學界廣泛使用,因它能讓醫生看清楚病人體內情況,效果比X光或CT掃描好,而且副作用較少。MRI技術之出現,的確為醫療診斷帶來突破,無數病人得以在安全而無痛的情況下,讓醫生獲得體內器官的立體圖像,從而準確斷症。現時全球約有二萬二千部MRI掃描機,每年共進行六千多萬次MRI檢查。

  MRI掃描機的發現,得歸功於勞特布(Paul Lauterbur)及曼斯菲爾德(Peter Mansfield)兩位科學家。他們現時年紀已不少,前者七十四歲,後者六十九歲。他們把大半生全然奉獻在醫療科技研究上,而MRI掃描技術,更是其代表作。

  回憶起MRI的研究,勞特布說它是三十年前的一個概念:「基本上那只是一個概念,但當有了概念,各種可能性自會浮起,就這樣佔據了我約四分一世紀。」原來勞特布是美國伊利諾大學生物醫學磁力共振實驗室所長,由七一年起研究MRI,而自己和家人也有從MRI受惠。三十年來他孜孜不倦、日以繼夜的工作和研究,再加上英國科學家曼斯菲爾德的協助,終於把概念變為現實,成功研製出MRI掃描機,造福人類。

  許多年前香港有一個廣告,標題是「只要有夢想,凡事可成真」。真的,做任何事也是從夢想開始。但甚麼是癡人說夢、迷迷糊糊真假不分的白日夢;甚麼是可以化為奮鬥目標和動力的夢想願望,我們可要小心辨別。其實真正的夢想,是一種踐信於行的動力,它不單指向遙遠的明天,更指引著今日的每一個行動。勞特布和曼斯菲爾德,三十年前做了一個夢,然後是三十年來一步一步的苦幹實踐,不眠不休,才把夢想化為現實。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

【環保.資訊】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交流點】

【才德女子】

【大丈夫作風】

【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