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就戰機踫撞事件,自中國釋放二十四名美國機員之後,危機得以舒緩,但爭議仍然不斷!面對這些議題,社會上最難做的就是理性討論,民族情緒就像一個炸彈,若不善加運用,可能極具殺傷力!
究竟中美戰機誰是誰非,沒有經過深入的調查是不容易下結論的,因為美國戰機在鄰近中國的國際水域偵察,無疑有點霸道,但中國戰機有沒有以危險的方式去警告美機而引致相撞,在沒有充足證據前難以定論。在交通意外之後,若警方未經調查就輕率下定論,肯定會受輿論譴責,但在涉及民族情緒的問題,往往很快就會下結論,而任何不同意見很容易便會被猛烈抨擊,甚至被指為漢奸走狗,為了明哲保身,在輿論沸騰的時候,沈默是最安全的做法,但若果人人皆保持沈默,正是極端思想容易急速發展的契機!
理性討論問題是一件好事,卻又遙不可及!今時今日香港社會的怨氣太重,加上市民權利意識不斷高漲,但義務意識仍然很低,在公開論壇和電台節目,吵架是家常便飯!而動輒扣對方帽子,指對方「歧視」、「無知」亦是一些人慣用的技倆。當面對一些涉及弱勢群體的討論,非理性的情況更嚴重,只要成功將自己包裝成弱勢群體,找出一兩個令人感動的個案,不少人便會一面倒同情,有意無意地忽視他們一些不是之處、同情弱小是基督教一個重要精神,但弱小不一定是對的,因為人人皆是罪人,亦有罪性,所以低下階層、新來港人士、同性戀者、法輪功學員雖然曾受過一些不公平的對待,但不等如他們的訴求一定是合理的,今時今日在香港要譴責政府是不需要甚麼道德勇氣的,但要批評弱勢群體卻很容易招致很大的迴響。
教會不應為虎作倀,為權貴塗脂抹粉,但教會亦要有勇氣指出所謂弱勢群體的不是,理性而非帶有偏見地討論問題。
蔡志森(明光社總幹事)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溪水旁】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貞潔有道】
【英倫拾絮】
【宣教千里】
【牧養手記】
【如情未了】
【交流點】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