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澄心似太清


1860 期(2000 年 4 月 16 日)
◎ 溪水旁 ◎ 陳國權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無庸置疑,靈修必須要有幽靜的環境,這是上文的要旨。然而,嚴格來說,幽靜的環境仍不足夠。靈修還需要加上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就是一顆虛明靜一的心。正如沙漠教父亞伯拉罕院長所指,幽靜的環境或默言無聲,都不一定能擔保人的心可以平靜下來。他說:「人若只求舌頭的靜止,卻不懂得用心靈去唱詩和讚美(上主),他只會在幽靜的環境中躲懶、胡思亂想。當惡念冒起時,便把他敗壞了。」如此看來,真正的幽靜,便不一定跟地方或環境構成絕對的關係,人的心思和意念才是關鍵的所在。無疑,修道或靈修的問題,歸根結柢是心的問題。而心的問題,終歸又是妄念的問題。所謂心生念生,心滅念滅。這樣一來,妄念之緣起和湮沒,明顯地和人心所處的境況息息相關。因此,如何保持心的虛明靜一、如何滅絕妄念塵心,才是基督徒靈命更上一層樓所面對的真正挑戰。行文至此,筆者想起宋代詩人郭印的一首好詩:

  一片澄心似太清,浮雲了不礙虛明。

  夜深入寂渾無寐,時聽空庭落葉聲。

  這首詩的內容,是描寫修道之人的清淨心境猶如太清高天,雖妄念塵心如浮雲飄過,卻始終不能妨礙虛明靜一的心。修道之人因有了這虛明空靜的心境,才可聽到落葉之希微聲音,方能照應外物。

  在這有關心與修道或靈修的問題上,沙漠教父早已經有很多的提示,以下的一個語錄,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有一位教父說:「正如人不能從一片濁水裏照見自己的面貌一樣,除非他消除一切異化的思想,否則他的靈魂也不能在默觀中向上主禱告。」

  這裏所指的異化的思想,明顯地就是心中的妄念,必須加以除滅,心靈方可以達至純潔憩息。此時,靈魂才能清澈明確地掌握事物的真境,才能直觀地抓住自己最真實的實況,才能安穩地棲息在基督的懷中,甚至溶化在上主之內。

  誠然,今日靈修的挑戰乃屬心的挑戰,原因是我們的心早已經被名利權貴、利害得失所污染,而喪失了他原來的明亮澄澈。我們的心亦隨着年齡增加而漸趨狹隘、世故、狡猾。總而言之,我們的心已被俗化,以至上主的道難以在其中生長、開花、結實。(路八14)心既被俗化,難道就棄之不用嗎?當然不是,不然,天人合一、人神結合便沒有可能實現。所以,我們不是棄此心而不用,而是讓此心的虛明靜一再度呈露。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