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神蹟~水變酒


1894 期(2000 年 12 月 10 日)
◎ 古道今詮 ◎ 馮家柏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閱讀記載在約翰福音二章一至十一節有關「迦拿婚筵」的經文時,很多人會從偉大的觀念入手,把這段經文中所用的酒視為主耶穌在最後晚餐時所用的酒,而把「我的時候還未到「視為主耶穌日後被釘死及復活那榮耀的時候。對「婦人」、「我與你有甚麼相干」 這兩句話則運用希伯來人說話的習慣來加以解釋。這樣做是要在這神蹟中幾點難明之處,添上較合理及較冠冕堂煌的解釋。

  難道主耶穌在世上的第一個神蹟,竟然貧乏到這地步,需要學者費這麼大的努力及心思去把它修飾!我們在凡事上的第一次尚且重視,更何況是神呢!所以我相信在這次神蹟中,必定有重要的教訓被遺忘了。我們之所以看不見這些重要教訓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因為我們習慣把注意力放在偉大的觀念上,忽略了從一些較細小、較感性、及人性軟弱的角度去觀察。

  
背景分析

  時間:迦拿筵席發生在第三日,第三日是指那日呢?約翰福音第一章可知道這是指主耶穌出道的日子起計算,正屬於主耶穌出道時「黃金的時間」。

  馬利亞的要求:筵席的酒用盡了,耶穌的母親對他說:「他們沒有酒了。」

  其實這話只屬一句中性描述的話,不是一句帶要求的話,這是馬利亞在表面上的表達。但在另一方面,我們相信在瑪利亞的心中,她確實願望主耶穌會幫手,從四至十一節就是記載著耶穌回應馬利亞這種願望的過程,主耶穌的回應亦證實了在馬利亞心中是有這個願望。

  馬利亞的做法,把心中的願望用一句中性描述的話講出來,在今日也很常見。例如我太太想換一部新冷氣機,她未必會把這願望直接講出來,可能只會說舊的冷氣機很嘈。我可以用一種合理化的方法,或用一種假設學的方法,又或一種似答非答的方法來回應。所以主耶穌在回應馬利亞的說話時都一樣可以有不同的做法,不一定需要行這神蹟,例如衪可以把處理無酒的事推回主人家身上,或者衪可以建議往別處買更多酒,又或者衪可以直接說衪也沒有方法,但主耶穌卻出奇地選擇行了第一個神蹟這做法。

  主耶穌的回覆:整個神蹟,最困惑的地方,就是主耶穌回覆馬利亞時的說話(記載在第四節)。首先祂稱呼馬利亞為婦人,似乎對母親不尊敬;然後又用了一句似乎不太客氣的話:我與你有甚麼相干;最後並且說:我的時候還沒有到,有一種還未預備好的心態。所以整句回覆的話在我們聽起來,在表面上至少顯露出一些不尊敬、不客氣、及未預備好的語調,是有負面的感覺。但結果剛好相反,這句話在馬利亞聽起來卻是正面的。

  行神蹟的途徑:主耶穌在施行神蹟時,只是吩咐一班工人去操作,最後除了馬利亞、這班工人和那兩位剛跟從主的門徒知道所發生過的神蹟,連那班有機會享受這從水變來美酒的客人都不知道所發生過的神蹟。整個神蹟就好像在暗地裡進行、在不想太多人知道的情況下進行,為甚麼?

  
學者對上述難題的解釋

  第一個難題~婦人:主耶穌在回覆馬利亞時,祂稱瑪利亞為婦人。有學者認為這稱呼沒有不恭敬的意思,並且認為在當時這做法是很普通。雖然這稱呼沒有不恭敬的意思,但為甚麼主耶穌卻偏又不選擇用母親這稱呼呢(母親這字在當時並不是陌生的字)?不用母親這稱呼而用婦人這稱呼究竟是隨意,還是故意呢?

  第二個難題~我與你有甚麼相干:字面上這句話的語調比較「倔」,但有學者認為這句話是希伯來人的習用語,意思是:「為甚麼不讓我來作決定呢?」

  第三個難題~我的時候還未到:主耶穌在回覆馬利亞時,祂最後說時候未到,有學者認為這是指主耶穌受死、復活、升天這一連串的工作,因為酒是用作比喻主耶穌為我們流的血。但在另一方面,若果是指受死、復活、升天這些事,則在時間的安排上似乎遠了一些,因為水變酒這事發生在主耶穌剛開始工作的時間,而死、復活、升天是三年後的事。

  再者,關於祂的死與復活,主耶穌在最後一年內曾三次主動地在使徒面前,直接說出來,不像這裡只用 「我的時候」這麼間接的說話來表達。所以 「我的時候還未到」 不一定是指主耶穌的受死、復活、升天這些事。若不指這些事,又會指甚麼事、甚麼時候呢?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神學生講場】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探病錦囊】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