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動信徒做佈道事工


1876 期(2000 年 8 月 6 日)
◎ 教會之聲 ◎ 羅錫為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堂會佈道,無以取代

  筆者從事影音製作和佈道之前,在堂會事奉了十八年,再之前,曾做過三年文字事工。今天,我仍要從心底說一句︰堂會做佈道事工,無以取代。

  「香港教會更教運動」的《一九九九年香港教會普查》,說明了一點,在之前的幾年,雖然做過多次的大型佈道會,決志人數應該甚為可觀,但教會實際人數並無相應增加,反而下降。這個現象值得深入探討。

  堂會會眾人數增長,除靠生育增長、教移民教友回流、他會教友遷入之外,最主要是從佈道而來。事實上,佈道的果子,如不能由堂會吸收,做跟進、栽培,佈道的果效難以衡量。

  

大海撒網,撈魚上岸

  教會翼鋒(福音機構)做佈道就算做得多勇猛多精彩,堂會本身若不能推動教友去傳福音,絕不能為教會帶來人數增長的「實惠」。美加的電視宗教節目都做得很精彩,但收視率愈高,教會的出席率愈低,此為一例。

  有些堂會,看見有些大型佈道會做得有聲有色,自愧不如,就氣餒了,就不辦佈道會了。其實佈道會的規模,可大可小。小型福音聚會勝在親切,人的元素最重要。受資源所限的小堂會,可以與鄰近的友會,或福音機構合辦聚會。

  佈道如撒網打漁,約翰福音記載,門徒出海打漁,把魚撈上岸,共大魚一百五十三條(約廿一11)。堂會辦佈道會,發動教友一起籌備、禱告,領人歸主。教友有參與、有承擔,過程的本身已對教會有極大的益處了。可能佈道會只有三兩個決志親友,但跟進工作由堂會牧者和會眾承接,把魚撈上岸的把握就更大了。

  

決心共識,全體動員

  在今日的堂會推動佈道事工不容易。

  最大的阻礙是,香港的生活已夠忙了,而教會的程序也不少,信徒疲於奔命,參加各項聚會。教會程序太多的後果,佈道會變成只是眾多事工之一項,信徒提不起勁去參加,遑論要領人赴會。

  佈道事工,雖然可大可小,但絕非可有可無,在教會的行事曆中,應該佔優先,顯著的位置。但絕不能為辦佈道會而辦佈道會,傳福音很容易變成口號,結果使信徒對佈道麻木起來。

  佈道對象模糊,堂會就難以推動佈道事工。新植的堂會,佈道的對象比較鮮明。很多堂會,因教友遷居、社區重建、人口結構改變等因素,必須重新認定佈道的對象。當然,領家人歸主,責無旁貸。但讓信徒認識誰是他們的鄰舍,尤為重要。

  傳福音的環境,比口號式的規勸,更能引起信徒傳福音的動機。一般信徒,對傳福音的責任,已經在頭腦上認知了,只是缺乏適當的場合帶親友返教會。教會不應只在福音聚會中才歡迎來賓。在教會的各項聚會,包括主日崇拜,都應該營造對慕道者友善的氣氛(hospitality),並鼓勵信徒帶領親友參加。親切友善的氣氛,能解除他們對教會的抗拒心態。

  推動信徒傳福音,除了提醒他們隨時隨地都要做,或訓練他們做個人佈動之外,總不免要有個「動員計畫」,利用一連串相關活動,帶到高潮。可與機構推動的佈道事工合作,如參與基督教聯會籌辦的「耶穌一來」全港佈道大會。其實,教會並不缺乏推動佈道事工的「意見」(ideas)。好意見多著呢﹗只不過需要決心和全教會的共識。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探病錦囊】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每月快訊:天地線】

【每月快訊:專題】

【每月快訊:總言之】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