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合世界一百一十三個大小國家(如馬爾他加一入可能爲一百一十四國),以和平爲目的而組成,意本至善,最初由五强領導,操有否决權(中、美、英、法蘇。)加以年來新國家不斷增加,新加入共爲六十三國超過原來發起之五十國,每國都有一投票權利,大小同等,有此兩因,糾紛不斷增加,各自爲政,勾心鬥角,大有由聯合而聯離之勢,事實如此,不容置辯,鄙人潛心眞理,對於政治不感興趣,今日所講乃遊覽聯合國及聖地之所見所聞而已。
紐約有一座形如火柴盒之高樓,爲旅遊仕女不容錯過者,入場券每位美金一元,牧師得免費優待,每日川流不息,分組由招待女士率領入場,幷加講解,女招待員各國都有均操英語,余入場之一組由一粵籍女士作嚮導,據云他們有一羣女員專司此責,幷經過訓練,在聯合國最先所見者爲壁畫,大都以平等,自由爲題材,有若干會議廳,各廳可容由五百至千人之譜座位均設有各種方言擴音裝置,以有否決權之方言爲主要,當然國語也在選用之列,可謂我民族之殊榮,門前如港啟德機場有各會員國旗竿,日出則,日落則除,每日如此,瑞士日內瓦前國聯會塲及荷蘭海牙國際法庭,亦屬聯合國工作機構,鄙人未往荷蘭,但經瑞士「日內瓦」之時,聯合國正在日內瓦召開「原子能福利用途大會」,在比較莊嚴宏偉的國聯前舉行,各國到會代表約二千人,我國台灣派有原子專家及學者之代表團參加,據熟友團員說:此次會議,德國代表最多,達三百人(可能連家屬在内),又據悉聯合國秘書長「宇丹」,亦在日內瓦主持此會,鄙人由離日内瓦至「黎巴嫩」在「黎」機塲看見有一軍用飛機,載有聯合國軍隊百數十人着陸,據查係聯合國派赴聖城「耶路撒冷」駐約旦及以色列邊界,防止兩國衝突爆發者,原來「耶路撒冷一城,一方爲以色列,一方爲約旦,界限甚嚴,不獨雙方不得擅入,我們遊客如往約旦,亦不得不以色列如請准入以色列,則不能返回「約旦」,銀幣雙方絕不通用,鄙人在羅馬機場換些到聖地使用貨幣,該處換「以色列」銀行鈔票,到約旦使用時,竟被「約旦」指余爲「敵人」,將鈔票代裝一信封,加大漆印,說千萬不可取出再用,「以色列當然可用;但又因交通問題不便往「以色列」,至今該鈔票仍未能兌換,同屬隔籬隣舍,有咫尺天涯之感,實際以色列猶太人資財雄厚,比約旦阿剌伯人之貧乏判若天淵,在耶路撒冷邊防高地,看見以色列之房屋,確比約旦爲佳,幸聖經遺址,如耶穌受水禮之約旦河,受試探之高山,出世之馬槽,釘十字架之「各各他」及「加利利海」死海「耶利哥」耶穌聖跡等均在約旦,否則基督徒有欣賞不得之歎也。⋯⋯「耶路撒冷」除約旦與以色列之仇恨不消之外,所有聖跡均附建一聖堂,但以天主教爲多,此外回教堂處處皆是,主禮者不時在市内敬堂高塔高聲朗誦同教經文,不入禮堂者亦隨聲伏地,尤以「伯利垣」城爲甚,各教堂內均陳列紀念物品發售居奇,默想昔日耶穌入耶路撒冷,看見城就爲他哀哭,進了殿用鞭子趕走裏面作買賣的人,對他們說:「我的殿必作禱告的殿,你們使到他成爲賊窩了」之經句(路十九41-4)不禁感慨系之。
揭頁版內容刊載於《基督教週報》1964年第9期第7版
揭頁版可瀏覽以下網址:
http://christianweekly.net/1964/19641025/mobile/index.html
【要聞】
【文林】
【特稿】
【以琳手記】
【元範室】
【家庭婦女】
【寓言】
【寰宇教聞】
【教會消息】
【教會聖歌史】
【新聞】
【漫畫】
【聖畫與畫家】
【芥子集】
【論壇】
【講壇】
【趣聞點滴】
【雪居短簡】
【靈修一助】
【靈裏的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