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封信


9 期(1964 年 10 月 25 日)
◎ 雪居短簡 ◎ 雪軍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慧姐:

  時間過得眞快啊!

  說不出的驚異,中秋節的晚上竟會在二姐的家裏碰見了妳,匆匆一叙,姐妹間深情的流露使我生了無限的感慨⋯⋯。

  輝兒,我每次與他相見,看他愈來愈伶俐的唇齒,我從心裏激蕩着喜悅;看看兒子,再看看他的母親,我的姐姐,徙然我感覺到歲月的無情,我們改變了,消瘦的臉龐與微微籠罩着憂鬱陰影的兩個孩子底母親,是數年前與我在一起編織着人生美夢的有着大眼睛底姑娘嗎?

  自妳婚後搬到澳門居住後,我們竟是那麼疏于聯繫,慧姐,一切罪愆該歸于我,習慣懶散的我,每次在閱讀着妳爲辛勞生活而抱怨的信時,我總有多少的內疚啊!

  還記得中秋節的晚上妳略展眉心半帶揶揄地對我說:「妹妹,女孩子不可負載太多的憂鬱呵!趁妳還年輕的時候,妳應盡情歡笑,盡情享樂,不然在往後的日子,妳要笑也笑不出,要樂也樂不來啊!」當時我聽了妳的話後,只囘了妳一個微笑,然而妳可知道,我的內心却有着多大的翻騰啊!

  因爲我在想:我的思想與妳的有多麼的不同啊!

  一個淺薄的生命,可以容納無數的歡樂,甚至也可以更樂觀地活着,整天滿足于所滿足的;然而我却從來不這樣,我從來沒有滿足過,我也甚少有發自狂悅的微笑;我可以情感地笑,哭,歡,樂,但經過理智衡量的,一切便不同了,我常以爲一個屬理性的生命,該是一個多深邃的生命啊!

  類似虛無主義的思想也許不爲許多人所容納,然而我獨喜愛,我推許印度某名學者所說過的幾句話:

  「我權衡過一切,經過我的理智,和這生命,這死亡相比較,未來的歲月好像是生命的虛度,過去的歲月也像是生命的虛度。」

  慧姐:因此我甚少埋怨,雖然我並不堅定;我曾被許多煩惱困繞過,我也曾在極度的錯誤中痛苦地挽救了自己,那個時候似乎沒有什麼能安撫經過浩劫的心靈,一切無望,痛苦,憎恨⋯⋯佔據着我,當領畧到苦難的考驗時,我終于在宗教中囘了自己──完整無缺的生命。

  一切得感謝,讚美!

  自從離開了大學之門後,我對自己有太大的倚賴,我追求眞理,但却在摸索尋求中失落了自己。

  藉着神的指引我終于找回了自己,同時也神奇地接近了眞理。

  慧姐:我確是憂鬱的,然而我却多喜愛蘊藏在憂鬱中的喜悅呵!

 這是我變動思想過程中的一些報導,妳有什麼提議嗎?

  給我來信,我一定回覆妳的,此刻我不願再懶散了,我已經失去太多了!

  告訴輝兒、敏兒我想念他們!吩咐他們每個主日一定要去主日學!

  雪軍一九六四、十月八日于九龍又一邨


揭頁版內容刊載於《基督教週報》

1964年第9期第6版

揭頁版可瀏覽以下網址:
http://christianweekly.net/1964/19641025/mobile/index.html


【要聞】

【文林】

【特稿】

【以琳手記】

【元範室】

【家庭婦女】

【寓言】

【寰宇教聞】

【教會消息】

【教會聖歌史】

【新聞】

【漫畫】

【聖畫與畫家】

【芥子集】

【論壇】

【講壇】

【趣聞點滴】

【雪居短簡】

【靈修一助】

【靈裏的禱告】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