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與文學


7 期(1964 年 10 月 11 日)
◎ 以琳手記 ◎ 黃覺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誰都知道,詩經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最早的本詩集。同時,也是誰都知道,詩經的內容,包括「風」,「雅」、「頌」三種異體。鄭樵對于這本詩經,曾經有過如下的解釋:「風者鄉人之用;雅者朝廷之用...雅用于人,頌用于神J由此,我們便明白:詩經是我們古代一部搜集頌神,娛人的文學作品的選集。

  自然,依上所說,更可以說明人類要表達其思想與感情,在最早的時候,就開始運用了詩的這種文學形式;而且,也充份的表明原始文學,大都從宗教的心田中生長出來。外國有一個作家叫做考爾多普的,便曾經作過這樣的結論:「信仰就是詩歌的父母,且一切歷史都顯示詩歌產生于宗教。」

  既然文學的發生卽和人類的思想與感情結了不解緣,所以,我們要研究古代文學藝術,就不能不涉及古代宗教;而要研究古代宗教,也不能不涉及古代文學藝術。至于基督教文學的果子,在紀元前一千多年就有舊約,紀元後就有新約,從基督教立塲言,自然是無論世界怎樣變動,新舊約所紀載上帝的話,一點一畫都不能廢去。至于從文學觀點言,無論世界怎樣變動,這兩本傑作,一樣不能抹煞的。

  人類歷史發展至于近代,基督教與文學藝術的關係更見密切。我們研究文學歷史,便知道由于宗教改革的結果,才使桎福人心的古典主義文學,不旋踵間隨風而逝;而充滿自由氣息的浪漫主義文學在歷史的面前翩翩起舞。偉大的基督教作家「復活」和「戰爭與和平」的作者托爾斯泰來說:基督教的藝術。才是眞正偉大的藝術;基督教的文學,才是眞正偉大的文學!

  記得在「人性論」裏我曾說過,上帝創造人類原是照着上帝的形像,將上帝本身的公義與聖潔加在人類的身上;然而,人類後來却因為背離上帝,結果跌倒了,把原來的聖善丟掉了,墮落了。從宗教的心田中生長出來的文學還是一樣:人類然逐漸地離開上帝,那末人類的精神產物自然也跟着離開上帝。誰都知道,文學如果只顧到人類本身,而忽畧了上帝,文學便要減少了或甚而至于喪失了原來的意義。因此怎樣運用文學形式,裝上基督教義的內容使基督教眞理更迅速地普傳萬邦,深植在每一個人的心田的深處,使萬人得救,固是每一個基督教文學作家的任務。而放大眼光,高瞻遠矚,知道理智說服人難,感情打動人易這一個道理,進行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一些基督教作家,更有所望于基督教會了。


揭頁版內容刊載於《基督教週報》

1964年第7期第5版

揭頁版可瀏覽以下網址:
http://christianweekly.net/1964/19641011/mobile/index.html


【要聞】

【文林】

【特稿】

【以琳手記】

【家庭婦女】

【寓言】

【教會消息】

【教會聖歌史】

【新聞】

【漫畫】

【猶太人故事】

【生活金句】

【示範室】

【聖畫與畫家】

【論壇】

【趣聞點滴】

【雪居短簡】

【靈裏的禱告】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