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情勢礙定位


2952 期(2021 年 3 月 21 日)
◎ 福傳中華踏腳石 ◎ 區伯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米憐在一八一五年到了馬六甲創建福音站,之前也曾到訪位於海峽北面不遠處的檳榔嶼。當立足馬六甲之後,就積極考慮在喬治市加設福音站。然而促成這項拓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隨後新來同工圍繞於英華書院事工的分歧。藉着在他處開設新福音站可以順帶安排另些出路,讓部分失意同工離開馬六甲,發展所想。

  繼馬禮遜和米憐之後,倫敦傳道會差出基督新教第三位來華教士 Walter Henry Medhurst (麥都思),於一八一七年到了馬六甲。也許馬六甲被英國代管至一八一八年之後重歸荷蘭,亦促使米憐行動,在一八一九年一月委派麥都思前往檳榔嶼舖排,三個月後由另一新同工開展了福音站。先後在喬治市事奉的重要同工,列寫出來更能清晰一覽:

  Thomas Beighton 貝敦 (1819-1844)

  John Ince 恩士 (1819-1825)

  Samuel Dyer 台約爾 (1827-1834)

  Alexander Stronach 亞歷山大施敦力 (1839-1844)

  喬治市福音站可說由貝敦創建,他在馬六甲學習語文半年之後,一八一九年四月到來。然而貝敦志向本土馬來族傳道,並未學懂中文;這於「恆河外方傳道會」的宗旨而言,着實異類。恩士與貝敦同船出發前往馬六甲,他志向華人傳道,緊隨貝敦之後在同年六月加入喬治市福音站。恩士事奉只有六年,一家五口在此病逝。

  麥都思負責鋪排福音站的預備工作之後就返回馬六甲。然而翌年他遷到檳榔嶼,卻未能與貝敦合作,惟另在海島東南部的 James Town 傳道,短暫事奉兩年後就轉到巴達維亞去。台約爾是少數未經馬六甲英華書院階段,而直接前去工場前線的。他應缺人之急在喬治市福音站事奉七年,之後轉駐馬六甲總部。施敦力屬於後一輩同工,事奉不多年就待得中華國土開始開放,「恆河外方傳道會」也功成身退結束。

  喬治市福音站團隊的平均事奉年日多不長,並且常有缺欠同工之窘。事奉長達二十五年的貝敦在一八二四年建造了小禮拜堂 (chapel),然而他一直心在馬來人。福音站歷年的中文印刷品和辦學校,都能大大造福華人社羣,卻始終未能有力地凝聚華人信徒羣體。

  區伯平(撰文、拍照、繪圖)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城市心靈】

【天路歷程】

【平視人生】

【廣蔭頤養】

【心靈絮語】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福傳中華踏腳石】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