禧房事工展現天國價值
 關顧貧窮履行聖經教導


2860 期(2019 年 6 月 16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資本主義社會下,人人利益掛帥,基層被標籤為懶惰和低生產力的一羣,他們長年遭受歧視,尊嚴自信跌至谷底。然而,每人均擁有上帝形象,聖經更教導信徒要關懷貧窮人,於是有基督教機構發起事工紓緩基層住屋問題、有良心業主以低價租出物業單位、有教會願意上門探訪牧養,以行動展現天國價值觀,在彎曲悖謬的世代下作好見證。

  香港住屋情況一直為人詬病,樓價屢創新高的同時,居住環境竟諷刺地愈來愈差,不少精神健康問題更由此而起。因此,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下稱協會)近年推行「禧房事工」,簡而言之,就是鼓勵業主以低於市價租出單位予基層人士,由教會主力關顧和牧養租客,協會則擔任培訓支援的角色,合作滿足基層人士身、心、社、靈的需要。

  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高級項目主任施慧玲指,禧房的源起與協會一直開辦的中轉家(無家者的臨時居所)有關。近年,社區租金大幅上漲,加上居住環境愈趨惡劣,無家者離開中轉家後根本無力在自由市場租住地方。她坦言曾探訪已搬遷的舍友,每月租金已佔了其收入一半,但居住環境卻差劣得令人氣憤,「窗口無法開啟,單位內放了床後已再無空間,最過分還要在廁所煮食。」她怒斥,業主有責任改善住客居住環境,因這是對人的基本尊重,然而在不公義的社會下,業主選擇「賺到盡」,致令基層人士尊嚴盡失。

  推動禧房事工 助基層度難關

  有見及此,她和同工們禱告,求上帝安排良心業主提供適切和便宜的單位予舍友,怎料奇蹟真的出現,相繼有良心業主主動聯絡協會,願意低於市價租出單位,提供較長期的住宿服務。

  誠然,願意低價出租物業的業主為數不多,但每個參與事工的業主,卻得到一份難以言喻的滿足感。她解釋,這些業主一方面看到貧窮人的需要便動了慈心,另一方面他們感恩上帝賜予資源,於是決心幫助有需要的人。她稱,業主們雖然收入減少,但當看到住客生活安穩,重新得力出發,甚至返教會相信耶穌,對他們而言已是最大的回報。此外,她認為擁有穩定居所不但帶來安全感,更令住客有時間處理個人、家庭情緒問題,如接受輔導服務,甚至能發展個人興趣,進修和參加教會活動等。

  現時,全港共有六間禧房,共服侍五十名單身人士或單親家庭成員,住客最長可在此租住三年,較長期的住宿服務有助安頓生活和處理情緒問題。她表示,禧房牽涉營運問題,業主可與協會商討以不同形式合作,例如由業主、教會或營運機構等代為營運,思考最合宜的處理方案。

  關顧貧窮孤寡 展現天國價值

  訪問中,施慧玲多次強調教會參與的重要性,她指禧房事工不單滿足住屋需要,更要讓住客感受到有人同行,因此每間禧房均由地區教會支援,定期關懷住客和建立關係。她指,教會予人印象只關心道德價值,相對卻較少關注社會上真實發生的事情。「房屋議題基本上是整個香港的問題,如果教會作為耶穌基督地上代表,能夠做一些事,那麼就可像燈臺一樣發出光芒,令人看見。」此外,即使住客未有信仰,弟兄姊妹的關心行動也能為這班流離失所、生活不穩的人帶來安慰和支持。

  施慧玲遂以神學角度回應,她指舊約聖經記載收割莊稼,不可割盡田角,也不可拾取所遺落的,目的是教導人不要「賺到盡」,須將資源留給窮人和寄居者,可見聖經多處均提及關顧貧窮孤寡的教導。另外,上帝是土地的創造和擁有者,人類只是按上帝心意管理大地,可是大地在人眼中卻成了掠奪的資源,結果造成貧窮和不公,也僭越了上帝的主權。因此,她認為禧房的出現不但回應社會不公的現象,更重要是推動天國價值觀,重申上帝才是土地的擁有者,人應以土地公義的原則去管理大地,凸顯基督徒分別為聖的身分。有關禧房詳情可瀏覽:http://www.homeless.org.hk/publication_and_info/faith_based_social_housing/

 

  地區教會支援 以愛鼓勵同行

  旺角浸信會是其中一間參與禧房事工的地區教會,教友Alan負責組織弟兄姊妹,定期關心住在禧房內的單親家庭。由於單親家庭大多母兼父職,Alan指大多數母親的內心缺乏平安,加上曾面對婚姻挫敗,自信心極低。因此,他認為這些家庭最需要別人肯定和同行,所以每次探訪他都會費盡心思策畫活動,例如烹飪美食和飲茶飯聚等,過程中紓解她們的心理壓力;至於小朋友方面,則由年輕信徒陪伴玩耍和看電影,一方面讓孩子增廣見聞,另一方面也讓母親有喘息空間,暫時放下照顧孩子的壓力。

  「其實我們不覺得做了偉大的事,神讓我們有機會參與服侍,同時造就了信徒的生命。」他坦言,香港信徒大多只享受聚會和學習頭腦上的知識,當真正有機會實踐信仰時,卻因種種原因難以踏出第一步,服侍禧房家庭正好令弟兄姊妹走出教會,活用平日學到的真理。

 

  服侍禧房家庭多年,他強調彼此關係平等,雙方以朋友關係同行,絕不存在施恩者與受惠者的角色。這些年來,有住客因此信主,願意回教會團契相交,甚至有人參加聖經課程,為日後教會事奉作好準備。Alan強調,自己只是做好同行者角色,與眾家庭建立關係,過程中沒有硬銷福音信息,只是在平日相處中自然展現基督徒與眾不同的特質。「基督徒行事為人,別人應該感覺到,因為基督教信仰本身是生命傳遞,應在生命中流露耶穌形象。」他重申,縱然探訪只是一般傾談飯聚,只要過程中能展現愛,對方自然會被基督徒的香氣和特質吸引,從信徒身上看見耶穌。

  (部分相片由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提供)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E療行傳】

【HeHeSheShe】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淨山清泉】

【深入以色列】

【牧心世情】

【畫出深情】

【誰明宣子心】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