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40 期(2019 年 1 月 27 日) ◎ 教會之聲 ◎ 陳培德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回歸以後,教會文字事工發展每況愈下。除了有經驗的前輩和從業人員離世、移民和轉業等因素外,這種要求深度、內視和心性的聖工,實與部分堂會追求會友人數高速增長,以及其「商業」運作模式格格不入。近年書室不斷傳來結業改組噩耗,新書出版量只維持不及從前高峰時的三分之一,零售書室更早已出現大小歸邊的反常效應。信徒太忙、不愛閱讀、家裏太細容不下幾本書、年輕人只愛網上閱讀等,成為基督徒不閱讀的萬能關鍵詞,奈何!
今年一月初,筆者有機會應邀參加某堂會姊妹堂聯合舉行的「愛書人週年大會」,分享信息。樂見堂會在主任牧師堅持下,已是十年有成,並矢志繼續成為「書香」教會,叫人動容!東九龍一間重建的堂會去年落成,更豪情地把整整一個樓層規劃為圖書館,除了服務本身會友外,更對其他教會會友,以及區內坊眾開放。在寸金尺土的香港,這是何等的度量和氣魄。
筆者從事文字工作有年,深感若要期望信徒喜愛閱讀,關鍵是先要有喜愛閱讀的牧者。牧者自己既是個愛書人,廣泛閱讀、深度閱讀、長久閱讀、畢生閱讀是最自然不過的事情。他也會自然而然地成為推動、教導別人也多多閱讀的人。這樣,分享閱讀心得,分享其中思辨,小組加進書籍閱讀元素為內容,建造一起閱讀羣體該不會是個「空中樓閣」的夢想。
近讀漢東尼(TonyReinke)的《大閱讀家》(Lit!:AChristianGuidetoReadingBooks,Crossway,2011;中譯:校園)一書,書中為牧者提供了十個鼓勵信徒閱讀的要訣,可堪借鏡:一、製造機會談論書籍;二、利用經典名著舉例說明講道重點;三、直接引用信徒生活書籍來為講道加味;四、帶領讀書小組;五、發起教會圖書室或是圖書交流;六、在教會網站上持續張貼推薦閱讀好書;七、以每月一書形式定期介紹好書;八、推薦書中值得閱讀的章節;九、直接用書中內容來回答神學問題;十、用書當作禮物。
書市淡靜可以是個複離的結構性問題,但也正正反映了香港信徒的真實面相。耕耘信徒(也包含牧者)有喜愛閱讀的體質,刻不容緩!
陳培德(德慧文化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