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吧!筵席已預備好了


2616 期(2014 年 10 月 12 日)
◎ 釋經講道 ◎ 周兆真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三代經文:太二十二 1-14

  這段經文和前面的兩個比喻(兩個兒子的比喻、凶惡園戶的比喻)息息相關。三個比喻都是針對宗教領袖否認耶穌的權柄(二十一23、27),揭露他們自高自大和沒有尊重王權的表現。

  1. 拒赴婚筵,漠視救恩

  馬太福音二十二章一至十四節的記載是一個寓意比喻,當中的人物事件皆是有代表意義的,如王是指神,王的僕人代表先知,而那些被召來赴筵席的人是指以色列的子民等。被召本來是一個祝福,王請你吃飯,是十分尊榮的事,但被請的人卻不肯來,這實在是一件奇怪的事。他們為何不肯來?他們提出不同推卻的理由,歸根究底只是刻意走自己的路――到田裏工作和到城裏做買賣。他們的行動表明他們不願尊王為大。同樣,他們也是認為赴王的筵席算不了甚麼。本來,拒絕王的邀請已是十分不智,且是難以費解的事,但更加難以想像的是他們竟然拿住僕人,凌辱他們,甚至殺掉。為何他們會殺人?正如前述的凶惡園戶租了葡萄園,卻將園主派來收果子的人殺掉;這些都是良心麻木及目無王法的表現。他們有這樣的行動,因為他們要作園主,並要將葡萄園佔為己有;他們要作主人,不作賓客,也不作僕人――他們已經忘記了自己是誰了。

  2. 沒有禮服,自高自大

  過去的人如何拒絕神的呼召,今天仍可見到。他們冷淡、禮貌婉拒;他們不屑回應,因為他們認為世上有比福音更好的東西;他們拒絕,甚至惡言相向,以眼不見、耳聽不到為快。神給人尊榮的身分,但人心剛硬,拒絕祝福,輕看神的權柄,因而招致災難,因為筵席外面便是黑暗(廿二13),凡沒有赴筵席的,都要留在外面黑暗裏哀哭切齒 。

  馬太福音二十二章一至十四節的筆鋒不單是指那些不來赴筵席的人,同時也指那些置身筵席中,但卻沒有作客表現――沒有禮服的人。他來了,但他的遭遇卻要和那些沒有來赴筵席的人一樣――被扔在外面哀哭切齒。沒有禮服的人表面上應邀來了,實質上他對王沒有一分尊重。這個情況又好比那些敵對耶穌的祭司長和法利賽人,他們高談公義,但卻要殺害一位眾民愛戴的先知(二十一45-46)。

  3. 身置筵席,白佔地土

  坐在筵席上卻沒有禮服尚有其他象徵性的意義。一個人外表如何,也表示他的內心如何。沒有禮服表明人是來了,但生命仍沒有改變;今天在教會裏,也許存有相同的情況,那就是說教會成員不一定是天國子民,他們雖然置身在筵席裏,但不一定穿有禮服,又或許他們和被召卻不赴筵席的人一樣冷淡,只是旁觀者;甚至有人和那些選擇到田裏作工和到城裏作買賣也不肯赴筵席的人一樣,仍在追逐世界,覺得地上的財寶比天國更好。這樣的人好像徘徊在闊門和窄門之間,一時入闊門,一時走窄路――內心不斷掙扎,忽冷忽熱,最後變得麻木了,還以為自己對,正如在經文中提及的宗教領袖,他們做壞事,還以為自己是替天行道哩!

  沒有禮服而赴筵席,是指人要享受王的恩賜,卻不肯承認王的權柄;要進入天國,但卻不肯付代價;要成為尊貴,但卻做羞恥的事;要做主的門徒,卻又不肯順服,坐在筵席中徒有外表,實在是白佔地土。這樣的人,王又怎會讓其長久混在筵席中呢?沒有禮服而赴筵席的人被扔在黑暗裏哀哭切齒的遭遇,警告我們今天來到婚筵的人也要小心。

  周兆真(信義宗神學院院長)·聖靈降臨後第十八主日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培靈奮興大會 禱文】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

【城市心靈】

【如此我信】

【心靈絮語】

【新聞捕手】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職場跟耶穌】

【譯經隨筆】

【香港教會巡禮】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