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巴恩仇戰未停」講座
 從客觀歷史作神學反思


2611 期(2014 年 9 月 7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由德慧文化及香港聖公會諸聖座堂合辦之「以巴恩仇戰未停」第二講,已於八月二十八日舉行。香港中文大學基督教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崇基學院神學院客席助理教授任志強博士再次提醒基督徒不要忽視時代論對自己的影響,因在主流華人教會聚會無可避免會接觸到有關說法。他希望從客觀中東關係歷史出發,引導信徒對土地應許及上帝選民身分等問題作神學反思。

  聖經時代巴勒斯坦地本屬以色列國境,南北分裂後猶太人流亡後再回歸。一世紀該地為羅馬帝國版圖,但公元六十六至七十年猶太人起義失敗後,耶路撒冷被剷平,猶太人被驅逐離開,到北非、埃塞俄比亞、西班牙、中國開封等地,形成了流散猶太人(Jews in Diaspora)羣體。任志強博士指猶太人至今仍散居各地,經歷通婚、文化同化等:「他們整個種族、文化面貌、血統都經歷巨大變化。但卻非常重視自己的猶太身分,以及文化和宗教傳統。」至經歷納粹德國屠殺,他們始質疑上帝,不再認信阿伯拉罕、以撒的神。

  流散歐洲各地及北非的猶太人受到排斥和迫害,特別被基督徒羣體排斥,甚至被燒死。任博士認為猶太人由舊約至今,在各地被迫害的遭遇,造就了他們非常強烈的自我保護心態:「他們有共同被驅趕、被迫害的經歷,集體潛意識都有被害的恐懼。他們覺得如果睡覺、坐車時不拿着槍,隨時會被人殺死。」他認為代入歷史,可以明白他們今日為何長期活於恐懼,也有「打死不會走」的心態。十九世紀中葉,歐洲「政治反猶運動」迫使猶太人逐漸回到巴勒斯坦。二十世紀初,聚居巴勒斯坦的猶太人漸多,與當地阿拉伯人矛盾漸生,偶生衝突。最後他們自組凡物公用的小社區「公社」(Kibbutz),民選社長、制訂議程,形成數百個雛形小政府。

  猶太人最終目的是建立可以讓他們生活的國家,他們與世界列強談判在一戰後分一席位。戰時英國外交部發出Balfour Declaration,表明支持猶太人建國,但要求不能歧視非猶太人(即當地阿拉伯人),並要給予他們有同等公民及政府權利。戰後,國際聯盟將巴勒斯坦土地判予英國管轄,但英國對阿拉伯人要求立國的態度曖昧不明。

  二戰後,不少歐洲國家都支持以色列建國,另一邊阿拉伯人積極籌備建國,令以色列人、阿拉伯人、英國三方間不和。聯合國曾出面處理分地問題。一九四八年五月十四日以色列單方面宣布立國,周邊阿拉伯國家即時宣戰,戰火不斷。以色列終在一九六七年「六日戰爭」奪取約旦河西岸及戈蘭高地,擁有耶路撒冷全城控制權及制空權。以色列曾談判言和,但埃及總統沙達答應和解、以色列總理拉賓簽下《奧斯陸協議》後均被行刺,任博士直指:「無論阿拉伯國家還是以色列,國內都有極端份子覺得不可與敵人講和,不能出賣民族。」以巴問題的死結,爭取聖城耶路撒冷作為首都,始終無法解決。

  一九六四年流亡在外的巴勒斯坦人,在突尼斯成立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LO),以建立巴勒斯坦國,及武裝消滅以色列為目標,又於一九八八年宣布立國,定都耶路撒冷。二零零七年巴勒斯坦自治政府舉行全民投票,被視為恐怖組織的哈馬斯大勝,美國、以色列、西歐多國難以接受,對當地加強封鎖管制。任博士說:「難題在於哈馬斯是以色列在八十年代,為了抗衡當時令她頭痛非常的PLO 而刻意培植。」

  土地應許誰屬 選民身分非特權

  任博士從土地應許及選民身分的問題,帶領與會者進行神學反思。他問:「現代的以色列國是否能與希伯來聖經中的上帝選民完全等同呢?」他指若答案是「否」,那等於聖經中有關以色列應許等事情,都與基督徒、以色列無關。他續提到上帝與亞伯拉罕所立的亞伯拉罕之約(Abrahamic Convenant),應許土地給其子孫後裔。任博士提醒,「除了以色列人之外,伊斯蘭教也是奉亞伯拉罕為祖宗的,那麼,土地的應許是否也跟他們有關?何況,即使以色列人是土地的主人,而巴勒斯坦人是寄居的,他們就更不能忽視《五經》裏面『要善待寄居者』的誡命,上帝提醒以色列人曾寄人籬下、受過壓迫,因此要將心比心,不能壓迫寄居者。」

  他續問,若認為現代以色列人就是上帝選民,「上帝選民」身分是甚麼意思?他不諱言大部分人都對「上帝選民身分」有誤解,以為是特權,他指:「若翻查聖經去看,差不多可以說上帝選民身分是與特權無關,而是責任問題,是非常沈重的代價。」他解釋,由摩西五經到先知書都強調「揀選你成為世界之光」,選民的責任是成為上帝在世的「示範單位」,讓人看到跟隨上帝的人的樣式,也有責任將人帶到上帝面前讓人認識,但以色列人並沒有扮演此角色。

  任博士指,過去百多年教會信徒羣體受時代論的影響,將上帝最終極救贖與今日以色列國完全掛鈎,問:「上主最終的救贖,就是為了生理上的以色列(Biological Israel)?基督來到世間受苦,承擔罪孽,整個救贖工作的最終目的是甚麼?」他說:「以我對聖經正典有限理解認為,這是不妥當的看法。」他指今日有些對中東政局的看法是不合邏輯,與二千年基督教歷史教導不符。他盼望信徒可以多認識聖經和歷史進程,作出合理的判斷。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城市心靈】

【如此我信】

【心靈絮語】

【新聞捕手】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職場情景】

【譯經隨筆】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