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導師


2569 期(2013 年 11 月 17 日)
◎ 有李可陳 ◎ 陳如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主內鴻標兄平安:

  最近有一位朋友在閒聊中有點感嘆,他的孩子在探訪外婆後,表示不大願意再到婆婆的家,因為房子太窄了。當然,小孩並不是甚麼大逆不道背棄祖宗,他們日常與人相處表現大方得體,也會用愛心接納幫助別人;再者,發表這種見解理應不受歡迎,所以頗為肯定的是出於童言無忌的純真率直。

  我認為孩子在成長的階段,一般都是在犯錯過程中學習,聽見上列言論立刻強力斥責,冠以欺師滅祖的罪名,這種傳授生命課程的方式是否恰當實在見仁見智。我關心的重點是父母會如何回應。

  不知你會否同意香港最大的弱勢社羣之一的弱勢父母。爸爸媽媽,除了基本的養育照顧之外,另一個重要任務是心靈導師。若愈來愈多家長輕視這個神聖天職,將人生意義聚焦在子女的學業,壓迫裝備他們精通六藝,卻無視內在品格的缺失,能不叫人憂慮?從今日在社會現象中可以推斷未來,青少年在公共交通工具不會主動讓座的表現,嚴重的是青少年罪犯在法庭申辯反映的內在道德價值,都提醍我們必須急起直追。

  我偶爾會在商場看到小孩要買玩具而被父母拒絕,或對爸媽的命令抗議,會用大哭、滾地等方式爭取。無論這是對父母底線的測試,又或是近乎身不由己的情緒失控,成年人對原則的堅持是絕對必須的,而夫婦兩人須要帶出同一結論又是另一關鍵。

  在上月主講一次家長講座,一位參加者表示孩子毫無責任感,當如何處理?我其中部分的答案是如果你在七年前已感到兒女沒有責任感,請不要期望在七天、七週甚至七個月將破損修復。

  弱勢是經過長期積弱而形成的。再談。

  你的弟兄如炳敬啟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破局錦囊】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特刊】

【世說新語】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觀景人生】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