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嗎哪」想到「嗎啡」


2364 期(2009 年 12 月 13 日)
◎ 教會語文漫談 ◎ 諸葛空城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空城在本報第2358期談及「應」字的讀音,拙文刊出後,感謝主內姚志華兄指教,提出空城忽略的好些材料,並撰文作互動討論;空城得益,讀者也得益。由此亦可見主內同人都重視字音的問題,下面空城再為讀者談談另一個字的讀音。

  「嗎哪」是在古代以色列人出埃及時,在四十年的曠野生活中,上帝賜給以色列人的神奇糧食。根據《出埃及記》第十六章記載,「嗎哪」出現於以色列人出埃及後第二個月的十五日。

  「嗎哪」的粵音一般讀如「馬拿」。教友、牧者或主日崇拜的主席,都讀「馬拿」。「哪」字不讀「那裡」的「那」而讀如「拿」,因為有民間傳說中的李靖三子「哪吒」為先例,操粵語的教友都不會覺得讀音陌生。只是「嗎」字分明是讀如「媽」;「嗎哪」不讀「媽拿」卻讀成了「馬拿」。究竟「嗎」字是可以讀如「馬」呢?還是教友、牧者都唸錯?

  查《粵音韻彙》「嗎」字條下標示兩個讀音,一個讀如「媽」,另一個讀如「馬」。上世紀的一些舊編辭書,標示鎮痛藥「嗎啡」的「嗎」都標示讀音為「馬」。現時的新編辭書一般都沒有處理這個問題,似乎是大家約定俗成,都讀「媽啡」了。

  那是說,「嗎啡」的傳統讀音其實是「馬啡」,以此推論,把「嗎哪」讀成「馬拿」並非誤讀,反而是最接近該詞讀音之本源。至於譯音字詞「嗎」何時讀「媽」又何時讀「馬」,則因相關詞條太少,難於歸納出必然的定律。若只依「嗎啡」的英文morphine和「嗎哪」的英文Manna作初步對比分析,似乎無論是man也好是mor也好,傳統上都譯「馬」這個讀音(書面譯詞用「嗎」)。

  如果單用「馬」字標音而不加上「口」字偏旁不行嗎?恐怕不行,空城推測是:音譯詞在用字上要力求避免產生歧義或不必要的誤解,如譯作「馬哪」讀音是穩定了,但卻容易令讀者誤會是某人正在「用感歎語氣去呼喚馬匹」之意。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文林】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三人行】

【問道】

【品蘭集】

【靈修果園】

【特稿】

【雲彩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