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處理


2252 期(2007 年 10 月 21 日)
◎ 輔導小百科 ◎ 區祥江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中國人用「危機」這字有正反兩面的意思,有「危」亦有「機」,能夠跨越危機,可能是成長的契機,不少西方有關危機處理的書籍,都以我們中文的含義作引子,這也是相當洽當的說法。

  簡單來說,危機的形成是一些處境或成長的因素出現,而當事人缺乏面對(coping)這困難的能力,這便形成一種強烈的張力,令當事人跌進一種混亂和失衡的狀況之下。當事人都有明顯的無助感(helplessness)。一些容易產生危機的情況包括失業、失戀、親人自殺或遇意外等。事實上,我們在報章看到不少新聞如車禍、疾病、打鬥等,那些與事件人物有關的親友,也容易跌進危機的情況。

  在朋輩輔導中,親友有急事致電求助,也不少是需要危機處理的。所以,掌握一些基本危機處理的原則也是十分重要的。

  給予支持—缺乏支援往往是導致危機其中一個原因,透過約見、陪伴、聆聽,讓當事人舒發情緒得到情感的支持,都是危機處理首要的任務。

  回復狀態—處於危機的人會情緒混亂,缺乏判斷能力而四處奔走而不知自己的目標,平常解決問題的能力也頓失。我們要盡快幫當事人將情緒平伏,幫他回復正常生活如飲食、自我照顧的習慣。他便不會感到失控。

  給予盼望—當事人危機當中,會感到無助與無望,甚至在極端危機情況下,會產生自殺的念頭。所以,輔導者要給予他盼望,當然不是那些虛假的安慰,而是合乎現實的盼望,例如,危機會得到解決,情況會得到改善的信息,是可以向他表達。

  短期緊密的介入。一般輔導是一星期會面一次,在危機處理的情況,這些常規可以打破,一星期多次,每次多過一小時的接觸,也是可以考慮的,面談的目標不是潛在過去或性格的問題,而是如何清除當前的壓力或危險的因素,動用不同的資源,幫助當事人渡過難關。有時候,輔導者要採取較主導的角色,安定大局為上。

 輔導者個人、人際網絡、資訊上的資源都十分重要,他也要幫助當事人運用自己的資源,面對危機。「經一事長一智」,危機過後,也可以幫助當事人整理經驗,成為日後的參考。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

【輔導小百科】

【神學探索】

【牧耕筆談】

【放眼世界】

【交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