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欲人見,不是真善(一)


2129 期(2005 年 6 月 12 日)
◎ 時事透析 ◎ 李炳光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最近馬會在報章上高調地以兩大版篇幅誇耀其對社會的貢獻,大字標題:「馬會使命,匡助社。團結一致,並肩承擔,迎接挑戰。」並以粗體字表明:「多年來,馬會的工作目標一直是要致力提升本港賽馬活動的質素,以及致力提供世界最高水平的賽馬,體育及博彩娛樂,同時維持全港最大慈善公益資助機構的地位。」主席夏佳理說:「其實我們的工作不止於此,因為我們還有一個重要的使命,就是整個董事局與員工上下一心,面對來自各方的挑戰,仍肩負貢獻社會的承擔。」他在內文中更表示:「馬會在重視扶助弱勢社的同時,亦大量投放資源,培育青少年,迎接未來的各種挑戰,培育一個更有愛心和責任感的社會」。在特輯中多位局長和機構領導人亦撰文表揚。

  根據報告,過去十年馬會的捐款:社會服務三十五億、教育培訓三十一億、醫療衛生二十三億和康樂文化十六億。

  讀畢這篇報道和自我宣傳的文字後,實在感慨良多。我們不會否認馬會過往對社會的貢獻,捐款數目亦十分龐大,但我們也不能忽視其對助長賭風所產生的負面影響。以下是個人的回應:

  1. 馬會沒有提及這超過百億的捐款是從市民的口袋拿出來的。換言之,是從賭博而來的。從賭博而產生的悲劇,對社會和家庭所做成的禍害實在罄竹難書,不需贅述,但馬會竟以賭博為「博彩娛樂,貢獻社會」為口號,實有掩耳盜鈴,自欺欺人之嫌,更何況以賭博賺取的金錢,回饋社會,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本是應該,何需自我炫耀,自詡偉大成就,誤導市民。
  2. 以賭博而來的金錢作慈善用途,本無可厚非,但一再強調培育青少年,承擔公民責任,建立更有愛心和責任的社會,真使人啼笑皆非。
  3. 眾所週知,馬會捐款,無論多少,必須以馬會「命名方式」鳴謝,許多機構因不想在自己的招牌上加上馬會之名,而拒絕接受捐款,但也有不少機構只有無奈地降服和妥協,在金錢的誘惑之下,結果香港到處可見冠以馬會名字的機構,難怪馬會自命為全港最大慈善公益資助機構。所謂「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此語確實為至理名言,應再三反思儆醒。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交流點】

【未圓語絲】

【中年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