揉合崇拜:歷史與當代、秩序與自由、現在與將來(二)


2075 期(2004 年 5 月 30 日)
◎ 神學縱橫 ◎ 鄧紹光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大榮耀頌」(Gloria in excelsis Deo)中譯詞採用聖公會《公禱書》(東亞議會版)頁五十三「榮耀主頌」(GLORY BE TO GOD)之譯詞

  從承繼和傳遞來看,崇拜就不可能完全摒棄舊有的傳統而自行構想新的一套。承繼和傳遞就是承先啟後,沒有了承先啟後,我們的信仰就容易隨流失去。事實上我們一方面既活在傳統裡,另一方面也在創造傳統。

  崇拜的內容和方式也一樣:傳統的崇拜和當代的崇拜並非截然二分、彼此排斥的,否則我們就是自絕於聖徒群體豐富的崇拜經歷,以及當中所盛載的信仰體會。基本上,傳統和當代可以是對話的伙伴,兩者透過持續不斷的對話而達至傳統成為「當代的傳統」的果效。換句話說,傳統並非代表過去的、已經失去意義,對當代毫無裨益。剛剛相反,傳統的崇拜不單保存了歷代聖徒表達信仰的方式,並同時累積了對信仰的了解,這一切都成為我們今日崇拜的參考、指引,甚至規範,免得我們走入歧路。

  我們很容易陷進錯謬的思考模式當中,要不是單單執著傳統,就是以為只有當代的才是最好,而忘記了兩者不一定是零和的遊戲。問題只是我們如何可以推陳出新,在古舊的傳統中翻新再造,以致讓傳統可以對今天有意義、有適切性。譬如說,在著重講道的教會中,講道前的時間就很被忽略,但禮儀教會就十分看重。

  一般來說,這段時間除了宣召之外,還有就是稱頌和認罪。稱頌是按三一上帝的本性和作為來進行的,絕非抽象含糊,包含十分重要的信仰內容。宗教改革之前羅馬教會都唱大榮耀頌,是衍生自路加福音廿四章十四節的:「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上帝,在地下平安歸與祂所喜悅的人。」中世紀時期大榮耀頌共有三百四十一個版本,旋律各有不同,共達五十餘種之多。單單從這裡就可以看見,即使強調禮儀秩序的羅馬教會,當中也有許多變化,但又是基於同一傳統而來的。韋柏在其《崇拜:認古識今》就引述和介紹這大榮耀頌 (頁147-149)。

  基本上,這大榮耀頌是對三一上帝的頌讚,確認所相信的上帝是三一的上帝,也確認父上帝是全能的,子基督是羔羊,除掉世人的罪,靈上帝與耶穌基督同為至上。這既是頌讚,也是認信—宣認所相信的上帝是一位怎樣的上帝。在改教後的更正教會大概只有聖公會會唱大榮耀頌。當然,我們不一定要完全復古,重視傳統並非一成不變地重覆傳統中的一切,但卻要保留當中的菁華。在崇拜開始時的唱頌是宣告性的、頌讚性的,要表明上帝的榮耀。因此,今天我們也可以選取一些有氣勢的讚美詩,而內容盡可能是講述三一上帝的作為和本性的,以便達至同樣的效果。事實上,過去許多教會都採取這樣的方式,代替了大榮耀頌。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作兒女的父親】

【交流點】

【才德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