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沙士」疫症
看香港基督教的社會功能(四)


2057 期(2004 年 1 月 25 日)
◎ 神學縱橫 ◎ 李志剛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第一、有關教會信徒教育的功能:基督教徒是社會的一分子,面對病疫散播期間,同樣遭受朝不保夕惶恐心理的影響。教會必須負起牧養教育的責任,透過牧函、講壇、輔導去破解人心的困惑和危機。

  在一百多天的疫境之中,香港教會的牧者傳道,以及機構同工,在對於信徒所講的信息,顯然多集中在「沙士」危機情況,作出正面的教導。又鼓勵信徒在心志上充滿盼望喜樂,參與教會各種對外的抗疫活動,進入社羣從事支援服務行列,擴闊愛心的領域,使信徒因而得到更新的靈性教育。

  第二、有關社會羣眾教育的功能:不少教會機構聯合發起種種不同的公開活動,以供社會羣眾得其教育,務使全港市民對沙士疫情不再懼怕。即如以勒基金發起的「擁抱香港、重建這城」運動,在四月七日至五月廿八日在《明報》刊登禱文及短文,目的使香港市民獲得教導和鼓勵。

  香港教會機構聯合組織的「教會關懷香港抗炎行動」分別於五月九日至三十日期間,一連四個星期五在《明報》刊登「教會關懷香港系列」,內容不但刊登有關教會對抗「沙士」的活動消息,其中不少是有關教育社羣的短文。

  另外,教會及出版機構和影音機構先後出版光碟,派發全港市民,使他們得到安慰和鼓勵。

  香港基督教的教育功能

  傳揚基督的福音是信徒的責任,更是教會存在本有的功能。耶穌吩咐門徒:「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所謂「萬民」是包括信徒和非信徒的羣體。因此,在一百多天的疫症期間,香港教會傳播的聖道,無疑針對信徒和非信徒兩個層面作出實際的宣講。

  對於信徒探訪的關懷,有傳道人謝耀揚(後受按立為牧師)因到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探訪教友,以致受到感染,妻子相繼染上沙士,同在醫院治療,終脫險康復,在此顯示傳道人關懷信徒的愛心表現。

  對於非信徒的傳道工作,是在於行動的關懷,表示傳道的見證。在疫境期間,基督教出版機構和影音傳媒機構都有適時的出版和傳播,「教會關懷香港抗炎行動」從「教會關注失業行動」的創造職位基金款項中,撥款十五萬元資助醫院網絡事工;三萬元出版《願你們平安》小冊子;十萬元刊登報章專題特刊;十萬元支持「社聯」抗疫互助基金,並接受不同教會、機構、團體在抗炎關懷事工的資助申請。另外,亦於五月廿五日在維園為因染沙士而離世者舉辦平安禮拜,表達對難世者家人的安慰及關懷。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代表本港三百多間教會曾主辦及參與各種抗疫運動。此外,為協助國內抗炎工作,特捐港幣二十萬交中聯辦轉交國內有關部門,以表對國內同胞的關心。

  教會本屬社會中的羣體,與全體市民休戚相共,教會原有服務功能、教育功能和傳道功能都集中在沙士危機上,而表現得淋漓盡致。

  疫症當前,危機四伏,人人生命不保,救人救己是信徒的責任,所以多月來的「抗炎」運動並無停止,因而促進教會、機構和各教會信徒對抗沙士的合作,以致香港基督教帶來前所未有的團結和合一。三月廿九日「教會同心求平安,信徒奮力抗肺炎」聯署登報後,有不少運動隨之舉行,而所有公開的集會都是一種社會關懷運動,彰顯教會的社會功能。

  在基督教各種職能區分中,雖然有教會、機構、服務的類別,然而各種的組織,在沙士疫症的危機中,同樣為滿足社會的需要,從基督教的服務工作、機構工作、教會工作,發揮了服務、教育、傳道的社會功能,使人們身、心、靈獲得真正的療治。香港沙士疫症雖然已於六月廿三日,經世界衛生組織宣告解除疫埠名,沙士事件終告一段落,但教會和機構仍然繼續進行一種安慰輔導的工作,無論是受害家庭,以及對疫區都需要善後跟進。特別是有關沙士疫症重現的消息,教會和機構同作出預防的教導和提醒。喚醒信徒的危機感,在身、心、靈做好預防的措施,以防沙士疫症再次襲港。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作兒女的父親】

【交流點】

【才德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