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的掙扎指數


1907 期(2001 年 3 月 11 日)
◎ 父母也EQ ◎ 余德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近日應邀到一個幼稚園的家長講座上去演講,抵達全場時才發覺所攜帶的六百份講義原來是不足夠的,這使我對時下的幼稚園家長大感興趣,因為當晚的講題是「逆境智能」。

  這個逆境不是單屬家長的,更是直接指向三至五歲的小孩。這是香港逾百萬曾受教育的父母有智慧體會到的問題。

  他們有「前瞻」能力,看到自己的孩子正步向以下的軌道:

  一、孩子對日常的生活要求呈逞現抗拒,所以多「退化」現象,做回二、三歲的幼稚行為。

  二、孩子認為外來的壓迫(尤其校方)已是自己極費力的任務,老師的嚴謹、不體諒是主因。

  三、孩子已由年前的「每事問、想嘗試」變成高設防心態,對別人的邀請有「陷阱感覺」。

  四、孩子對人際關係出現悲觀,由年前的熱切期望與小朋友一起玩改為「返回母親懷抱」。

  五、孩子已建立起一個「唔衰得」的自尊,對做不來的事和不明白的問題絕不肯向人求問。

  六、孩子的情緒化(常有不悅的臉色和暴戾的舉止)似乎與「不知自己想點」有關係,所以愈問愈惹起反感而大發脾氣!

  七、孩子對自己要求過高,所以對自己的作品(畫、唱歌、說故事)常感失望,故此不肯當眾(甚至最親的家人面前)表演。

  八、孩子在偶有「佳作」時亦不見得很開心,好像成功後又帶有被要求(或自我要求)更高的意味,故此不易見到成功後的滿足感。

  九、孩子在聽取成年人對其提供改善的意見後多以輕率反應,似乎很敏感於成年人的評語,就算家長極力克制「批評」的成份,孩子的過度敏感仍流露不舒適的回應。

  十、孩子不易信任「明天會更好」,對成年人的鼓勵「寄望將來」不願相信,所以年紀尚幼已易憂愁。

  這是十個具體的家長提問,可說是童年的「掙扎指數」(Struggle Index)!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溪水旁】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貞潔有道】

【英倫拾絮】

【宣教千里】

【牧養手記】

【如情未了】

【交流點】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